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PIAT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PIAT(英文全稱:Projector, Infantry, Anti Tank, 步兵用反坦克發射器 )是一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軍所用的一款反坦克武器。PIAT於1942年因應英軍需要更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設計,並於1943年開始服役[1]

PIAT基於超口徑迫擊炮的原理,發射一枚2.5英磅(1.1千克)重的前置炮彈。其射程按其發射方向而有所不同,直射所反坦克用時達115碼(105米),而曲射作爆破用時則可達350碼(320米)。PIAT的好處包括擁有低廉的製造成本,使用時沒有槍口煙霧,由此可較少暴露其發射的位置。另外一面,使用彈簧造成巨大后座力,準備使用十分困難,而炮彈的穿透力則不穩定。

PIAT於1943年開始服役,並於同年首次在西西里島戰役中使用,直至20世紀50年代初由美制巴祖卡火箭筒取代為止。蘇聯按租借法案獲得大量PIAT,而法國和波蘭的地下抵抗組織亦有使用。以色列哈加拿在1948年的中東戰爭中使用了PIAT。聯合王國和英聯邦武裝部隊中共六名成員在戰鬥中使用PIAT而獲得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發展

二戰開始之時,英軍主要使用兩款步兵用反坦克武器—博斯式反坦克步槍和68號反坦克槍榴彈。不過上述兩款武器效用不大,68號反坦克步槍用榴彈可於步槍槍口上的裝置所發射。這意味着榴彈的裝藥量不足,難以對坦克做成嚴重傷害,故此於實戰中很少使用。而博斯式反坦克步槍亦難以擔當重任,主要原因為其槍身過重。雖作為一款步兵用武器,普通步兵卻又難以操作。其設計更是早已過時。1940年時,博斯式反坦克步槍[2]只能於近距離發揮作用,更後裝甲有所改良之時,則只能用於裝甲車和輕型坦克。1941年11月,十字軍行動時期,北非戰場中的聯合王國第八集團軍軍官發現博斯式反坦克步槍未能損毀任何一架德國坦克。

英軍故此急需一款新式步兵用反坦克武器,最終發明了PIAT。PIAT的來源可追溯至1888年,美國工程師查理斯·蒙羅使用硝化纖維作實驗時發現當炸藥放在凹槽中引爆會提升其效能,亦即蒙羅效應。其後,德國科學家諾伊曼發現炸藥放進襯有金屬的凹槽時可造成更大損害。瑞士工程師莫豪普特於1930年進一步發展此技術並發明了錐形裝藥。在距離裝甲還有一定距離時,裝藥先行引爆,漏斗狀金屬殼體受擠壓變形,並在高溫高壓作用下聚焦形成一條高速金屬射流,使得熱能集中於一點以穿透裝甲。這是第六十八號反坦克手榴彈的主要技術

當布萊克遞交設計時,他正於MD1工作,該部門的職責是設計並提供武器予歐洲的抵抗組織或游擊隊。嬰兒擲彈機經過短暫試用後,布萊克就被調往其它職務。他留下其反坦克武器的設計給米利斯·傑佛瑞少校。傑佛瑞取得了嬰兒擲彈機的原型後就在其辦公室的地板上重新組裝起來,再加上一個錐形裝藥的彈藥,將其命名為傑佛瑞肩扛炮。傑佛瑞取得幾顆高爆性反坦克戰鬥部之後去往薩里郡一間小型武器學校作測試。一名准尉拿起肩扛炮,走往開火區瞄準一裝甲目標並扣動扳機。炮彈成功把目標穿透,但爆炸時裝甲碎片飛出並不幸擊中准尉。傑佛瑞只好接替准尉再發射幾枚炮彈,所有炮彈都成功刺穿裝甲目標。這款武器由小型武器學校的軍械局改良彈藥後將其更名為PIAT,並下令發給步兵作為手提反坦克武器。PIAT於1942年8月尾開始生產

視頻

PIAT 相關視頻

威力驚人的RPG-32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坦克一炮就解決
一發穿雲「彈」,PIAT反坦克反射器吊射擊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