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桂春住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桂春住宅,又名颖川小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绿地南侧陆家嘴东路15号,是一个民国时期住宅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记载

《民国上海县志》中记载:“陈桂春,烂泥渡人[1]。以驳运起家,性慈善,于地方公益事业尽力资助,孜孜不倦。光复之际,地方警饷无着,几致哗变,桂春临时筹垫,得以无事。对教育事业热心并建警局路小学一所,年捐经费千余金。县长沈宝昌,嘉其好义,赠以热心‘见义勇为’额”。

颍川,乃地名也。在今河南省境内。东汉荀淑、韩韶、钟皓等人,俱颍川人。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当时营造施工此宅的匠师为取悦房东业主的爱好欢心,把颍川四县令的德行象征在业主自己的身上,其含义之深,令人莫测,“颖川小筑”就此而来。

院落组成

住宅由天井、花园、主楼、客厅、厢房、备弄等部分组成。房屋为四进三院的中国传统民宅布局,两侧各有一条备弄,直通后天井。住宅正门朝南,进门是天井。正门楼上下均为五开间,两面为卧房,两侧为厢房。天井两旁置偏房,上层为过道,形成走马楼。天井上搭玻璃天棚。整幢围墙内原均设备弄,平时经备弄出入各进。备弄旁倚着围墙,筑有平房二十余间,乃仆人所住以及堆放零星工具杂物之用。正屋后有庭院、花圃、水井、厕所等。

围墙内每棣房屋均是一字形五开间排列,其中楼上房间、卧室、书房、休息室采用中国传统式装修;而楼下餐厅、茶室、卫生间等的装修、设备均是西式的。前后厅堂的装修显示出画栋雕梁,各处落地长窗、槛窗、木门皆精雕细琢,除雕有鹿骏马动物外,梁、檩、枋上还镌刻着整套三国演义故事,享有“浦东雕花楼”之美誉。整幢建筑外墙立面则采用青砖、红砖相间砌筑;山墙立面、檐口线条处处呈现出西方色彩。法国固有的传统百合花郁金香玫瑰等花纹和中国古老的木刻工艺,在楠木等高级材料构成的屋梁墙架之间到处可见。

宅内的老爷房是主人居住的,隐私性很强,一般不示外的内室。外间一般连着小起居室或书房。在传统民居中,主卧室即老爷房一般设在正房,不设在厢房等其他地方,房内床、橱、桌、椅等一并齐全。到了民国时期,西洋时钟留声机、电风扇等也进入了卧室。有的主人喜好新潮,追求时尚,连家具也选样式新的。这也与整幢建筑风格中西和谐统一相吻合。

特点

陈桂春住宅为三进两庭建筑,占地面积1103平方米,由南至北依次为前厅、小天井、仪门、门厅、大天井、后厅。使用西式三角形山花墙,并配以中式青砖、红砖交互砌的平房结构。1925年,陈桂春在修建完成后,该院落作为其住宅。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并修建为日本宪兵司令部。抗日战争胜利后,此地改为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特务机关部,先后关押大量中共地下党。

1996年陆家嘴中心绿地拆迁,这座民宅得以保留。1997年4月,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委托陆家嘴开发公司对旧居重新修葺,并于7月1日开发为陆家嘴开放陈列馆。后改为吴昌硕纪念馆使用。2003年,住宅被认定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认定陈桂春住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

视频

陈桂春住宅 相关视频

颖川小筑风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