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右民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右民系(英文:The People of Jiangyou),亦称为江右人、赣民系。是汉族中的一个重要民系。江右民系主要分布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鄂东南、皖西南、闽西北一带。江右民系以中原、赣江、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为起源和繁衍地,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语言、风俗、赣派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

分布范围

民系是由于民族内部的交往不平衡形成的。民系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着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如说粤语的广府民系、说赣语的江右民系等。20世纪以前,关于汉族差异性的研究非常少。20世纪30年代,广东学者罗香林意识到,汉族等庞大的民族会因为时代和环境的变迁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为了描述这些亚文化群体,罗香林首创了民系这个词[1]

江右民系通常指的是使用赣语方言地区的汉族族群。江右人是东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分布地域相当广大,人口总数超过6000万。江右人分布在江西大部,而外省的江右人主要是历史上由江西江右人大本营迁移出去或又再次迁往第三地的居民,今天主要居住于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江右人为古代中原人和赣地先民的融合体。

江西境内的江右民系主要分布于赣北、赣中、赣东、赣西一带,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三,是江西境内第一大民系。包括南昌市及所辖的南昌县、新建、安义、进贤;九江的湖口、星子、都昌、德安、永修、武宁、修水、彭泽、瑞昌;宜春市及所辖的丰城、樟树、高安、奉新、靖安、宜丰、上高、万载;新余市及所辖的分宜;萍乡市及所辖的莲花、芦溪、上栗;景德镇市及所辖的乐平;上饶的铅山、横峰、弋阳、万年、鄱阳、余干;鹰潭市及所辖的贵溪、余江;抚州市及所辖的东乡、崇仁、宜黄、乐安、金溪、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吉安市及所辖的吉安县、吉水、峡江、新干、永丰、泰和、安福、永新、井冈山、遂川、万安。

此外,江右民系还分布在湖南东部,包括岳阳市市区、临湘市和岳阳县平江县华容县的部分,长沙市的浏阳,株洲市的醴陵市、攸县、炎陵县和茶陵县,衡阳市的耒阳市和常宁市,郴州市的永兴县、安仁县和资兴市,邵阳市的洞口县以及绥宁和隆回的北部等等;福建省的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浙江省西部的某些地区。

发展历史

有些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在研究、比较江西人时,出于讨论上的方便,常将赣语区的江西人(有时甚至包括所有的外省赣语群体)称为江右人,即江右民系。广义上说是指世居地、父母世居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祖籍地、户籍地、长久居住地、长久工作地在赣语区境内,被认为或自我认同为赣人的群体或个人。江右这个词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之前江右地区人迁徙到外地大都以江右人自居,江右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受江右语(赣语)影响之地也通行江右语(赣语),也是有着大体一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属江右根源,我们即可称其为泛江右。江右民系以赣江、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为起源和繁衍地,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语言、风俗、赣派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2]

作为本省境内南迁北民的早到者,上古时期江右大地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至春秋时代,江右大地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国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由于经济政治上的需求,组织了一系列、强制性的人口迁移。这时候江右民系由此开始茅芽。而在两晋南北朝的270年中,出现了7次南下移民的高潮。这时候的赣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方言。

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右民系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及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

五代以后,外省人移入湖南省,多来自东方,主要是江西省。据相关统计,外省人移入湖南者,五代至北宋,江西占十分之九;南宋至元代,江西占六分之五;明代为移民极盛时期,江西籍仍为主体。湖南人来自天下,其中以江西居多,且江西人移到湖南后,大都以稼穑耕垦为主。因避免长途跋涉,江西南部之人大都移向湖南南部,江西北部之民大都移向湖南北部。清同治《醴陵县志》:“洪武初召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人尤多”,据近人统计,醴陵县明代从江西迁入的有296族。《茶陵县志》:元至清代,境内人口迁徙频繁,据66部族谱记载,其间自赣、粤、闽、浙、皖等地入迁,衍为宗族的有30姓。”其中赣也是排在首位的。父老相传的“江西填湖广”之说也算是一个证明吧。

福建的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将乐、顺昌等闽北县市在宋朝以前这里曾经通行闽北语,南宋时福建闽北发生过多次的农民起义导致当地人口大量锐减,一些文人描写了当时的惨况:“前村不复炊烟起,长似清明寒食时”,“江闽五十邑,荆棘五千里”。在朝廷的奖垦下,江西抚州、信州一带的人大规模向福建闽北移民,填补当地的人口空间,严灿在《兵火后还乡》中写道:“旧时巷陌今谁住,却问新移后来人”。这“新移后来人”便是翻过武夷山的江右人。这些定居者大体按路程的近远而递减,邵武军最多,南剑州所属的将乐、顺昌其次,建州所辖的西片崇安、建阳又次之。《福建省志》将这次移民称之为“第二次赣人入闽”。

洪武三年,南丰遭战乱天灾,县民始迁徙外流,常山居多。在后续数百年间,南丰县不少农民迭遭战乱和天灾迁徙外流江西玉山、浙江常山、江山等地,最终形成赣闽浙赣语方言岛。

康熙年间,清政府鼓励移民垦荒,并颁布优惠条文,这使得大量皖、鄂、湘、赣的居民迁入陕南地区。《商南县志》记载,全县人口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5990余猛增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102299人,152年间人口翻了近20倍。部分江右人迁入陕南,郭沈青指出“蛮子话”(江南话)指来自皖西南和鄂东南地区的赣语。

视频

江右民系 相关视频

江右民系古村--浯漳村
江右之千年华章

参考文献

  1. 中华汉民族八大民系,个人图书馆,2016-10-10
  2. 什么是江右民系,哪些地方是江右民系,第一星座网,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