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英語: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WJTU,簡稱交大、西南交大,前身是建校於1896年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近代實際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該校歷經多次改名和遷校,目前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在民國時期有「東方康奈爾」之美譽。京張鐵路與唐津鐵路的總工程師詹天佑參與奠基。中國近代交通礦冶、土木工程教育發源於該校。中國第一位建築師莊俊亦畢業於該校。西南交大現在是以工為主,理、管、經、文、法多學科綜合發展,是「工商管理碩士協會」成員以及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2011計劃"[1]、「雙一流」和設有研究生院(56所之一)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西南交大是2000年全國首批16所本科教學工作優秀的學校之一。其擁有國家實驗室1個(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其中交通類學科排名為國內第一,車輛工程學科排名與吉林大學並列第一。
西南交通大學共有26個下屬學院,1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2個附屬醫院和2個異地研究生院,分別位於青島市和唐山市。
目錄
歷史沿革
清朝末年(1896 - 1912)
西南交通大學1896年創建於山海關,時稱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中國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策源地。1905年,遷校河北唐山,定名為唐山路礦學堂。
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及國民政府時期)(1912-1937)
在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曾蒞校視察,發表了「革命需要武裝、建設兩路大軍」的著名演說。1920年(民國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決定於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而分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唐山學校(唐校,今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學校(平校)。 茅以升從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畢業去美國康奈爾大學時,該校起初不承認交通大學唐校之學歷, 故出題考核茅之水平, 因為茅回答得極為出色, 故該校後來決定從此對交通大學的留學生免試入學。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1937-1949)
在1937年到1945年間的對日抗戰八年時期,交通大學滬校內遷到重慶,唐校和平校內遷到貴州遵義。在抗戰結束後,各校先後在原所在地復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今(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交通大學唐校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
1972年,為支援「大三線」的建設和迫於國內外政治環境的壓力,學校內遷四川峨眉改名為西南交通大學,並由毛澤東親筆題寫校名。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成都市擴建西南交通大學總校,1988年原峨眉校址改為峨眉分校。2002年啟動建設新校區,2004年9月18日成都犀浦校區(郫縣犀浦鎮和安靖鎮)正式啟用[2],另外峨眉分校更名為峨眉校區。至此,學校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視頻
西南交通大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1計劃「介紹,蘇州大學
- ↑ 西南交大成都犀浦校區(組圖),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