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桂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政區劃示意圖原圖鏈接

簡介

桂林( Guilin ),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其境內的山水風光舉世聞名,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廣西最大空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桂林北接湖南貴州,西面、南面與柳州市相連,東面與賀州市毗鄰,屬山地丘陵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

桂林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毫米,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時以上,平均溫度19°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桂林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的永久舉辦地;世界女子九球錦標賽於2014年在桂林舉辦。[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桂林

桂林市原圖鏈接

面積:2.78萬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Guilin

人口:520.21萬(2012年)

方言:西南官話-桂柳片-桂林話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著名景點:陽朔灕江、獨秀峰、象鼻山、兩江四湖等

下轄地區:6區、9縣、2自治縣

機場: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政府駐地:臨桂區西城中路69號

火車站: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西站、五通站

電話區號:0773

車牌代碼:桂C

郵政區碼:541000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行政代碼:450300

大學:廣西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

地區生產總值:1827.05億元(2014年)

市花:桂花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

夏商周時期,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裡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占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覆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併,組建新的桂林市。[2]

行政區劃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廣西東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全市轄六個城區11個縣,即秀峰、疊彩、高新(七星)、 象山、雁山區、臨桂區和靈川、興安、全州、灌陽、資源、永福、陽朔、荔浦、平樂縣和龍勝各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全市總人口493.8萬人。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人口72萬人。[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桂林市位於南嶺山系西南部,地處湘桂走廊南端,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東經109°36'50″—111°29'30″,北緯24°15'23″—26°23'30″,境域南北長236公里、東西寬189公里。北部及東北部與湖南省交界,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接壤,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及來賓市毗鄰,西部及西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相接,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866.36平方公里),占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的11.64%。

地形地貌

桂林山川奇特、風景秀麗,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屬典型的岩溶地貌。桂林以俊俏的山峰、瑰麗的岩洞、清澈的江河聞名於世,早在唐宋時期,「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已名揚海內外。市區至陽朔縣長約80公里的灕江沿岸峰林地貌最為典型,形成了千峰環抱、山環水繞、碧水青山、奇峰倒影、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4]

桂林地形總體呈北高南低的趨勢,北、東、西三面地勢較高;中部及南部地勢較低平。其中從全州縣、興安縣到靈川縣、桂林市區、臨桂一線有「湘桂走廊」之稱,是廣西的東北門戶。桂林四周青山環繞,北部有貓兒山、越城嶺;東部和中部有都龐嶺、海洋山;西北和西部有大南山、天平山;南部有架橋嶺和大瑤山。其中貓兒山主峰海拔2141.5米,為華南第一高峰;越城嶺主峰真寶頂海拔2132.4米,為廣西第二高峰。桂林市河流水系發達,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00餘條,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5條,其中五大河流的資江與湘江分屬長江流域的資江、湘江水系,桂江、洛清江、潯江屬於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

氣候土壤

國家自然保護區-貓兒山原圖鏈接

桂林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唐代詩人杜甫以「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讚譽桂林的氣候。桂林三冬少雪,四季常花,年平均氣溫接近19.4攝氏度。7、8兩月最熱,平均氣溫為28.5攝氏度左右,1、2兩月最冷,平均氣溫為8.3攝氏度左右,偶爾降到攝氏0度以下,年平均無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74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9%。全年風向以偏北風為主,平均風速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70小時,平均氣壓為994.9百帕。

桂林屬紅壤土帶,以紅壤為主。酸鹼度為4.5~6.5。依其成土的母質可分為紅壤土、石灰土、紫色土、衝擊土、水稻土等5個土類,14個亞類,36個土屬,89個品種。河流沖積母質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層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產區。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業生產。[5]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桂林市的動物種類繁多,有1593種,隸屬60目295科。陸棲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其中有雲豹、黃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種,有珍貴的娃娃魚、鰻鱺等。

植物資源

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業主產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積121·56萬公頃,森林儲蓄量3774·42萬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餘萬立方米、毛竹1600多萬根。[

礦產資源

桂林礦產資源豐富,品種較多,目前已發現有用礦產有煤、石煤、金、銀、鐵、錳、銅、鉛、鋅、錫、鎢、鈮、鉭、重晶石、螢石、鉀長石、花崗石、大理岩、石灰岩、高嶺土、滑石、沸石、石英、方解石、礦泉水、溫泉等54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1/4,探明一定儲量的有35種,鈮、鉭、鉍、滑石儲量位居廣西第一。其中滑石最負盛名,享譽海內外,質量全國第一,儲量全國第四。花崗岩、大理岩、石灰岩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

水利資源

桂林境內河流密布,有灕江、湘江、洛青江、潯江、資江5條江,另有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條,全市多年平均總水量為403·81億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資源豐富

水能理論蘊藏量約270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07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已建成亞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頭電站──全州天湖水電站等一批水電站。

人口民族

桂林市總人口474萬人。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面積2785平方公里,市轄區人口140萬人。桂林有壯族、瑤族、回族、苗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73.47萬。

歷史文化

文化名片

桂林歷史文化名城之七大主要特色文化:以甑皮岩遺址為代表的史前人類文化;以靈渠為代表的古代軍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詩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以西南劇展為代表的抗戰文化;以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和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為代表的中國革命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鴻故居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桂林已形成旅遊演藝、文化娛樂、文化旅遊、對外文化交流等8大類文化產業,擁有《印象·劉三姐》、愚自樂園、五通農民畫3個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1年,桂林榮獲「最中國文化名城」榮譽稱號。

文化遺產

語言:西南官話-桂柳話-桂林話、桂林方言、少數桂北壯語等。

廣西大鼓:講究架子功,表演瀟灑利落,剛柔有致。

桂劇:桂林地方戲,廣西代表性劇種之一。

廣西文場:由唱腔曲牌與器樂曲牌組成。

儺戲:又名神劇。是在儺舞(俗稱跳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桂林民歌:與勞動相聯繫的笛篙歌(漁歌)、山歌等; 與民族相聯繫的龍船歌、賀郎歌、伴郎歌。

彩調劇:俗稱調子、彩調、彩燈、哪嗬嗨等,屬燈戲系統。

桂林雜技:主要節目有《鑽地圈》、《水流星》、《獅舞》、《雙頂技》、《倒立晃圈》。

零零落:雜曲類曲種。廣西壯族自治區代表性曲藝形式之一。

桂林漁鼓:鼓曲類道情分類曲種。又名廣西漁鼓。是廣西代表性民間說唱藝術形式之一。

桂林彈詞:鼓曲類彈詞分類曲種。又名「廣西說唱」、「廣西說書」。

河燈歌節:每年的七月半(農曆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興安葡萄節米粉節:每年8月的中下旬,興安人民會載歌載舞歡聚一堂,慶祝屬於興安縣人自己的節日。節日期間,最為熱鬧的街道就屬秦皇路了。

桂林山水畫:是指以桂林秀美山水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畫。

這些畫以傳統中國畫為主體,以表現桂林山水自然本性的律動與意韻為目的。桂林山水畫在中國山水畫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很多畫家畫過桂林山水或以桂林山水成名,如15世紀的石濤及20世紀的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等。廣西老一輩畫家帥礎堅、陽太陽、黃獨峰、塗克等也曾經創作出大批膾炙人口的優秀灕江山水作品,為灕江畫派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以黃格勝為首的廣西一批畫家,把創作重心放在描繪灕江山水和廣西南方的風景上,逐漸形成了「灕江畫派」。以資江山水為題村的中國當代山水畫十大名家之一林之源以其獨創的水墨意韻,彌補了山水畫中桂北山水的丹霞風情。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青年畫家高賀琪運用傳統藝術的筆墨繪畫技巧,以桂林山水為題材,創作了大量以禪境為表達方式的「禪意桂林畫」,高賀琪的禪意桂林藝術畫作清秀天成。

特色活動

有着眾多少數民族的桂林民間節慶活動也特別多,風情濃厚的風俗,已成當地旅遊的一大風景線。各民族共同的民間傳統節日,如元宵節、端午節等,這裡都會大慶特慶,熱鬧非凡。但最為精彩的,無疑是各民族獨特的喜慶節日。

旅遊節

桂林市人民政府為提高桂林旅遊知名度、增強桂林旅遊、吸引遊客、為了在每年旅遊淡季(10月~12月分)舉辦年度性國際旅遊節活動。1992年開始舉辦山水旅遊節。

三月三

三月三是壯族傳統歌節,又叫「歌圩節」、「歌婆節」,分日歌圩和夜歌圩。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已將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定為壯族歌節,正逐漸發展成「三月三」文化藝術節。

二月八

二月八是瑤族傳統節日,也叫「農具節」,是灌陽縣傳統的節日。每年的農曆二月八日,農民都會把一些自己製作的農具拿到灌陽縣城趕圩,當天縣城是人山人海,灌陽縣委還會組織一些文藝團體舉辦大型晚會。農具節上的農具包括糞箕、簸箕、米塞、籮筐、犁趴等等。

=苗年

苗年是苗族傳統節日。節日當天早晨放鞭炮,連放3炮,以示吉慶。節日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互致祝賀。屆時,小伙子蘆笙嘹亮,悅耳動聽,姑娘們身着節日盛裝,頭戴龍鳳銀角、銀簪、銀梳,踏着笙歌節拍,翩翩起舞。苗年的時間各地不一樣,基本都是在秋收結束以後。

禁風節

一年一度的禁風節,是臨桂縣宛田瑤族同胞的重要節日。這天瑤族男女老少皆着民族盛裝,載歌載舞,喜氣洋洋,一是慶祝當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二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心想事成。

餐飲

餐飲特點

桂林的吃在全國可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風味獨具特色,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粵菜風味於一體,桂林人的家常小炒受湘菜影響比較大,幾乎餐餐離不開酸辣,餐館自然也以適應桂林人的口味為首選。當然隨着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餐飲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淮揚菜、閩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廣西少數民族風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氣候。時尚餐飲也在桂林悄然興起,正宗的西餐、中式簡餐,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

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涼拌粉等。

冒熱米粉

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滷牛膀、牛肝等,加滷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灕江四寶

灕江四寶,聲名遠播,即:灕江長壽魚、灕江泉水蝦、灕江菊花蟹、灕江岩石螺,這是灕江的特色小吃。

其它美食

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它用特製的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製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醬,風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已改用大碗,滋味不變。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會仙樓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

此外,民間手工製作的馬蹄糕、板栗粽等也頗受歡迎。十二縣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產荔蒲芋製作的扣肉、陽朔的啤酒魚和靈川狗肉等。

桂林三寶桂林三寶是指桂林享譽海內外的三種製品,即辣椒醬、豆腐乳、三花酒。

有「桂林四寶」的說法,即在「桂林三寶」的基礎上加西瓜霜。

民俗風情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低處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間,桂林的文化,總體來說更接近長江流域的文化。桂林不僅山水風光、人文景觀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也令人迷戀。桂林方言屬於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桂柳片,口音與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相似。桂林的建築風格也與長江流域的相似,只可惜由於上個世紀國內戰亂,加上日本鬼子轟炸桂林,老式桂林傳統的建築幾乎全毀。

桂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壯、回、苗、瑤、侗等28個少數民族占桂林市總人口的8.5‰左右。

桂林壯族

桂林市聚居的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保持着古樸、奇特、多彩的民俗風情,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盤王節、達努節,苗族蘆笙節、拉鼓節,侗族花炮節、冬節對中外旅遊者具有極大吸引力。十多個少數民族,他們雖共同生活在華夏民族的文化氣氛中,卻都保持着自身的風俗,包括服飾,食物,節日,宗教信仰,甚至語言文字。

以壯錦為標誌,喜好唱歌。古有歌仙劉三姐,今有姑娘木葉歌,節慶有三月三歌節。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着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以 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 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甄皮岩原圖鏈接

苗族

刺繡蠟染,工藝獨特,蘆笙踩堂,歡度良宵。苗族的舊年和漢族的春節相似,農曆十二月下旬,家家舂糯米,買年貨,出嫁的女子也隨同丈夫回娘家,到正月初七才能回夫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子祭奠。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

回族

回族人都重視給子女受教育,包括伊斯蘭教育和漢文化教育回族皆圍寺而居,這是由於回族因信仰伊斯蘭教所決定的。因此清真寺自然地成為回民社會的活動中心,既所宗教活動中心,也是議論大事、聯絡感情的中心。

瑤族

住高山區,大桶藥浴,淋漓痛快,驅風去病,實屬民間一絕。節慶有打旗公節(農曆5月14日),粽子祭祖,祈禱豐年。龍勝境內的瑤族分為盤瑤、花瑤和紅瑤。盤瑤因崇拜「盤瓠」而得名,又名過山瑤;花瑤因其婦女服飾花色花紋多而得名;紅瑤婦女服裝分飾衫、花衣、便衣三種,從紅瑤婦女的頭飾就可區分少女、未婚婦女、已婚婦女。

侗族

高超的建築藝術,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一杯攔路酒,醉人心扉。一曲攔路歌,情真意切。龍勝的侗族擅長建築,宏偉壯觀、凌厲飛揚的鼓樓和風雨橋,是侗鄉重要 的標識。全杉木結構,鑿榫穿枋,架挑對接,吊腳懸空,不用一釘一鉚,體現出一種樸素。侗族風情「月也」和攔路歌 「月也」,侗語,意為集體出訪做客。侗族傳統交際聯誼活動。時在農曆正月和八月。攔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時唱的歌,多用於「月也」場合。

特色產品

灕江的『清水石』

灕江的『清水石』產於桂林境內的灕江中,石形以小、巧、奇、美為主要特徵; 自古奇石『生于山』,而『成於水』;桂林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勝;所以桂林的灕江清水石不僅『奇』,而且『美』,『美』是灕江清水白石的天然標籤;最具代表的石種是在灕江中發現的「清水石」,其石體上均勻以點狀形式遍布閃閃發光的微晶體,石體上的微晶體在光線的照射下能發出'金色'光芒,觀賞時如鑽石般閃耀。因民間流傳的關於玉帝天象和普賢白象的傳說,故,被稱此石為灕江「清水石」。

土特產品

桂林有很多名產:桂林柚果大形美;夏橙品質優良,色鮮味美,且成熟早,很暢銷;羅漢果乃「醫療保健之良藥,清涼飲料之佳品」,被譽為「東方神果」;白果產量大,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質量居全國之首;月柿色澤金黃,肉甜味香,暢銷澳、港和東南亞地區;荔浦芋 個大味香,享譽京城;三花酒、辣椒醬、豆腐乳被譽

=桂林羅漢果

為「桂林三寶」;葡萄,味美甘甜 水份足;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鮮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馬肉米粉最受稱讚;此外還有馬蹄、禾花魚、腐竹、靈川狗肉、恭城月柿、全州湘山酒等名優土特產。桂林辣椒醬、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西瓜霜、桂林腐竹、荔浦芋、陽朔金桔、永福羅漢果、全州湘山酒、恭城月柿、恭城椪柑、平樂沙田柚、灌陽紅薯粉、灌陽紅薯酒為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美術陶瓷

各類作品,構思新穎獨特,形象生動,製作技術精湛,色彩古樸典雅,又富現代生活情趣。山羊壺、大琵琶瓶、象山壺、山水畫瓶系列等數十個品種先後獲自治區、輕工部獎勵,並在法國、西班牙、西德和日本等國展覽。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和歐、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發的新產品—仿古兵馬俑,專銷美國。

玉石、竹木雕刻、瓷刻

桂林玉石雕刻歷史悠久,以陸川石,東興石、雖臘石,岫巖玉石,龍勝滑石等為材料,雕工精美,造型新穎頗具魅力,產品銷往國內各地,出口東南亞、西歐地區。竹木以天然青竹和黃楊木為材料,運用線雕、浮雕、鏤空雕並借鑑中國畫技法,表現各種題材,主要有茶葉盒、花瓶、筆筒、煙具、竹筷、方竹手杖、屏風、鑲嵌壁掛等。瓷刻是在瓷器上雕刻各種花紋和圖案的工藝品,始於明代,有白坯和彩釉兩種,作品構圖請新,線條流暢,刻畫的人物神態生動,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

金銀首飾

生產頭飾、項飾、手飾、服飾、掛件等5大類約500個品種,年產50萬件。工藝先進,做工精巧,具鮮明的民族特色。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還出品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寶石工藝畫

廣西寶石研究所開發生產。是寶石與繪畫結合的藝術器。以絢麗多彩的各類寶石為原料,切割拋光,顯現其原有色澤,運用中國畫、西洋畫技巧,根據寶石的形態,表現山川景觀、花鳥人物、民俗風情。

大理石製品

由桂林大理石廠等近10家企業生產。以本地出產的大理石為原料,生產各種規格的板材和台板,用來製作各種家具、工藝品。其產品花紋美觀,色調雅致,光潔度高,質量穩定。

芒編工藝品

採用本地野生植物,手工精心編織而成,有近千個花色品種,集廣西各地芒編製品風格之大成,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是現代家庭及賓館飯店的實用佳品。

桂林陽朔畫扇

以當地楠竹為骨,以宣紙或絹帛為面。陽朔畫扇選料考究,工藝精緻,畫面內容多樣,全部由本鄉本土的農民畫家創作並手工繪製,畫扇以此而名。

壯錦

壯錦是桂林壯族婦女用各種顏色的絲絨和細紗精心織造的著名的手工藝品。壯錦多以壯族地區的動物圖形為圖案,線條簡練而明快,且色彩絢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桂林的旅遊紀念品,除上述代表性精品外,還有桂繡、梳篦、紙傘、手繪式屏風,針織裝飾物等。

風景名勝

概述

桂林歷來有「山水甲天下」之譽,是我國重點風景遊覽城市和園林城市,又是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2003年,世界旅遊組織將桂林與北京、上海、西安一起列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向世界旅遊者鄭重推薦。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桂林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灕江藍灣、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岩、蘆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靖江皇陵、榕湖、杉湖、木龍湖等。而我們所說的灕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桂林其他縣區也有數不勝數的美景等着我們前去瀏覽,灕江藍灣、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貓兒山、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寶鼎瀑布等都會為你帶來更多的驚喜。

在桂林市區內的開放型自然人文景區杉湖水之中,遊客可以穿過水中隧道徑直登上銅塔,這便是桂林著名的水上銅塔,此塔是中國銅藝術領域第一人朱炳仁留在中國銅建築史上的巨大的感嘆號,它創造了三項中國之最:中國的第一座銅塔;中國的第一座最高的銅質大型工藝美術建築物;中國的第一座最高的水中之塔,成為桂林一大景點。

時間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7.8℃,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到桂林旅遊,最佳季節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十一」黃金周,也是旅遊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遊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遊,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著名景點

陽朔

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區南面,屬桂林市管轄,縣城距桂林市區65公里。建縣始於隋開皇十年(590年),距今已1400餘年。全縣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30萬人,轄6鎮3鄉,有漢、壯、瑤、回等11個民族。

灕江

位於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屬珠江水系。灕江發源於「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灕江見聞貓兒山,貓兒山是個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灕江上游主流稱六峒河;南流至興安縣司門前附近,東納黃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稱溶江;由溶江鎮匯靈渠水,流經靈川、桂林、陽朔,至平樂,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灕江。

九牛戲水(黃牛峽)

灕江流經此處,方向陡轉,流分為二,將山前的江灘分為三個小洲,江水拍擊三個洲頭,洲上綠草如茵,蘆竹交錯,偶見牧童悠閒。江中有九塊石頭,傳說為九頭牛所化,故稱「九牛戲水」。

半邊渡

半邊渡離繡山約2公里處,江左岸有一駝形石山。這裡石壁險峻,峰巒如朵朵出水芙蓉,倒映於綠波碧水之中,正是「此地江山成一絕,削壁成河渡半邊。」

草坪

位於灕江東岸,距桂林市南29公里,古時為水路驛站。這裡群峰屏立,中有一平塢。如果沿着西岸如屏似障的削崖繞塢而行,您會看見奇特的風景。

楊堤風光

在灕江西岸的鴛鴦灘下,距桂林約46公里處。楊堤兩岸翠竹成林,連成十里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以清幽、寧靜之感。

浪石風光

在灕江左岸林茵翠海中,可見青磚黛瓦村舍依江而立,叫浪石村。到此,就進入灕江景區的山水精華所在,兩岸奇峰羅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黃山、文筆峰、筆架山、獅子山等,高低錯落;左岸有觀音山、白兔山、金雞嶺等,千姿百態。遊覽至此,但知船伴山行,不覺山回浪轉,前望水穿江峽,旁視峽襯帆影;或則雲遮霧繞,煙波渺渺,山川隱約,幻景天成。

九馬畫山

在灕江東岸畫山村附近,距桂林約60公里處。它五峰連屬,臨江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九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或立或臥,或奔或躍,或飲江河,或嘶雲天,正是「馬圖呈九道,奇物在人間」。關於此景,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讚嘆: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黃布灘

黃布灘因灘底有一塊米黃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黃布」而得名。灕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灕江倒影要數黃布灘最美麗、最醉人了。這裡水平如鏡,清澈澄碧,綠竹護堤,倩影婆娑,山巒、翠竹、藍天、白雲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體,水天一色。最能概括此景的是清朝詩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漁村

漁村位於灕江東側,鯉魚山彼岸,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村民世代以捕魚為生,經過訓練的鸕鶿(又名魚鷹)是他們捕魚的得力助手。此外,用竹筏而不是用木船作為捕魚的載浮工具,是漁村不同於中國其他地方的又一特色。遊覽灕江時如能登岸來到漁村,隨漁民出船打魚,過一回漁民生活,品嘗一下肉質鮮嫩的灕江清水魚。漁村不遠處就是以「山水甲桂林」聞名的陽朔了。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地處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岭深處,梯田海拔最高處11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800米,面積71.6平方公里;分為金坑和大寨瑤族梯田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主要景點十幾個。她以磅礴的氣勢、流動的線條,變幻的神韻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而享譽中外,為天下梯田之望塵莫及,堪稱「世界之最」和「天下一絕」,是桂林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遊客接待床位3000多個,為桂林黃金旅遊線路之一。

桂林象鼻山

又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灕江與桃花江匯流處,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0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占地1.3萬平方米。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構成,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臨江汲水,因而得名。

銀子岩

銀子岩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洞內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鐘乳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閃爍出像銀子、似鑽石的光芒,所以稱為「銀子岩」。洞內特色景點數十處,最為著名的景觀有三絕:雪山飛瀑、音樂石屏、瑤池仙境;三寶:佛祖論經、混元珍珠傘、獨柱擎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被展示得淋漓盡致,故被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興坪古鎮

興坪依山面水,奇峰環繞,興坪河在此匯流灕江,形成了面積寬闊的水面和沙灘,四周的山峰也都順勢形成一個大圈,人稱「鐮刀灣」。四周山巒奇秀,景觀豐富;東有僧尼相會、獅子望天、羅漢曬肚諸景;北有壽星騎驢、駱駝過江等山;西有筆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勢開闊,螺螄山、鯉魚山和遠出群峰相襯,高低錯落,疏密相間。興坪有「一潭、三洲、三條灘、三岩、五井、十二山」之說,這裡處處是美麗的景色,是灕江風光薈萃之地,素有「灕江佳勝在興坪」之說。

七星景區

桂林七星景區是桂林歷史最悠久、綜合性最強的景區,其中最為有名的還數「花橋虹影」;另一處名譽中外的景點應該是「駝峰赤霞」,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期間曾在此做過演講,從此之後成為來到七星景區遊客必游景點。

兩江四湖

指由灕江、桃花江兩條江與杉湖、榕湖、桂湖、木龍湖四個湖泊構成的桂林市環城水系。江湖煙波淼淼,岸畔綠柳依依,山光水色莫不令人感慨萬千。入夜燈火璀璨,更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徒步其間,可觀賞各式精美大小橋28座、精典景觀計100處。兩江四湖環城水系是桂林城區的靈魂。綢緞似的江,翡翠般的湖,給中外遊客的感受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兩江四湖成為桂林城區的主打名片: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AAAA級景區、廣西十佳景區。

樂滿地

樂滿地在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同時通過了ISO9001及ISO14001兩項國際權威機構的質量標準體系認證,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旅遊報.中國旅遊知名品牌」以及「全國十佳主題樂園」;2005年主題樂園獲得「廣西十佳旅遊景區」的稱號。

美食街

桂林有六處主要美食街有濱江路美食街(伏波山段至象鼻山)、解放西路美食街、普陀路美食街(朝陽路口)、桂林美食城(汽車站左側200米處)、雉山路美食街(美食城對面)、最有名的桂林人旺角美食街(中心廣場鐘樓附近)。

著名人物

古代

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唐景崧王鵬運況周頤

近現代

梁漱溟馬君武黃現璠周祖晃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李濟深李天佑白先勇郁鈞劍文清歐陽夏丹喬振宇張儷

參考文獻

  1. 區劃概覽桂林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 歷史沿革桂林人大網
  3. 區劃概覽桂林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4. 地形地貌桂林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5. 地理位置桂林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