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景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景崧
原圖鏈接

唐景崧(1841年-1903年),字維卿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廣西桂林府灌陽縣人。同治年間以進士入詞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戰爭期間,請纓南下越南,招撫黑旗軍劉永福,且領軍與法軍激戰有功,歷升道員、布政使,署臺灣省末任巡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臺灣被割讓予日本後,曾出任短暫存在的臺灣民主國總統

生平

初入仕途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唐景崧生於桂林府灌陽縣一個書香之家。其父唐懋功舉人出身,但入仕無門,以課館爲業。唐景崧幼時家境貧寒,母親早逝,與弟唐景崇唐景崶三人均刻苦讀書不倦。後來,唐懋功被桂林王姓富商聘爲私塾教師,兄弟三人隨同前往。同治四年(1865年),唐景崧考取乙丑科二甲第八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吏部主事,多年不得升遷[1]

台灣民主國獨立

台灣民主國_國旗國璽
原圖鏈接

1895年5月23日,台灣士紳丘逢甲等以全體居民的名義,發布了《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5月25日,唐景崧被推為總統,建號永清,定藍地黃虎為國旗,鑄國璽,設總統府及議院,以台灣首富林維源為議長,丘逢甲任團練使劉永福任民主大將軍,其它官員任內務大臣,外務大臣,軍務大臣。[2]當天,唐景崧致電清政府報告就任情形時說:"台民聞割台後,冀有轉機,未敢妄動。今已絕望,公議自立為民主之國,於(舊曆)五月初二日齊集衙署,捧送印旗前來,印文曰:'台灣民主國總統之印',旗為藍地黃虎,強臣暫留保民理事,臣堅辭不獲。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台仍用龍旗開仗,恐為倭人藉口,牽涉中國,不得已暫允視事,將旗發給各炮台暫換,印暫收存,專為交涉各國之用。一面布告各國,並商結外援,嗣後台灣總統均由民舉,遵奉正朔,遙作屏藩。俟事稍定,臣能脫身即奔赴宮門,席藁請罪"。

擔任總統

唐景崧任台灣民主國總統後,一方面向列強發出呼籲,希望得到他們的承認,並以準備允許外國租借台灣礦山、土地等權利,換取列強對台灣的共同保護,來抵制日本的占領;同時對台灣的防務進行了重新部署。唐自率一部兵力駐台北,總攬全台軍政大權,並分兵把守各海口要隘。台北是台防根本重地,本應派重兵駐守。道員林朝棟在中法戰爭中防守台灣,勇敢善戰,曾大敗法軍;劉永福所部黑旗軍在越南抗法,戰功卓著,名震遐邇。但這兩名戰將都受到唐景崧猜忌,被調離台北。而唐景崧自率新招募未經訓練和陣戰的廣勇駐守台北。

1895年5月29日,侵台日軍在三貂角澳底登陸。6月3日占基隆。基隆失陷後,同知方祖蔭到台北請唐景崧率兵駐紮八堵作死守計。唐景崧不允,只派護衛營前往防禦。6月4日,部下再請唐率隊出戰,被唐拒絕。當日,唐景崧攜巡撫印由後門逃往淡水。在淡水電令丘逢甲、林朝棟、楊汝翼等速率兵赴援,而他自己卻於6日帶親兵由淡水乘德國船逃回大陸。

戰敗

唐景崧棄台後,人心惶惶。台北潰兵四處搶掠,藩庫存銀被搶劫一空。倉庫失火,秩序大亂。1895年6月7日,日軍占領台北。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宣告敗亡。

台灣保衛戰失敗,耐人尋味的是清政府並沒有追究唐景崧的"叛逆"大罪,而是讓他閒居桂林。他在榕湖南岸建五美堂別墅,致力於桂劇改革,成為桂劇的奠基人。唐景崧還曾出任榕湖(經舍)、桂山書院山長(校長)。他任教期間,培養了馬君武等著名人物,並支持、接濟了康有為在桂林的維新活動,捐辦了聖學會,為新學在桂林的蓬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3]

參考資料

  1. 臺灣通史·卷三十六》:唐景崧,字維卿,廣西灌陽人。以編修轉部。性豪爽,飲酒賦詩,遨遊公卿間。
  2. 甲午戰敗,台灣人民為了留在中國,居然採取這種手段. 每日頭條. 2017-03-30 [2019-02-09] (中文). 
  3. 唐景崧與「台灣民主國」. 每日頭條. 2018-08-31 [2019-02-0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