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脊索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5月7日 (四) 19:56 由 Wenbei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使用页面处理(refimprove)给页面添加标签)
前往: 導覽搜尋

脊索動物門(學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過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動物。是動物界生態位最頂級的門[1]

少數學者提出將半索動物門也置於脊索動物門下,並命名為口索動物亞門。

通常說的脊椎動物學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動物的一個動物學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動物

生物起源

脊索動物是由無脊椎動物起源的。而其中的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與脊索動物的親緣關係較近的觀點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經推測,脊索動物的祖先可能類似於尾索動物的幼體,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經過變態,成體為固着生活,具鰓裂作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個方向是幼體期延長並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不再變態,產生生殖腺並進行繁殖(即幼體性成熟),進而發展出新的一類動物,即具有脊索、背神經管和鰓裂的自由運動的脊索動物;之後分化為有頜類(魚類祖先)和無頜類。

特徵

脊索動物的共同特徵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個階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經索、咽鰓裂以及肛後尾。尾索動物幼蟲期具有脊索和神經索,但在成體消失。頭索動物終生保留脊索和神經索。在脊椎動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質脊柱代替。

分類

脊索動物包括尾索動物、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除以上主要特徵外,脊索動物還具有一些次要特徵:密閉式循環系統(尾索動物除外),心臟如存在,總位於消化管的腹面;肛後尾,即位於肛門後方的尾,存在於生活史的某一階段或終生存在;具有胚層形成的內骨骼。至於後口、兩側對稱、三胚層、真體腔和分節性等特徵則是某些無脊椎動物也具有的。

已知約7萬多種,現生的種類有4萬多種,分3個亞門:尾索動物亞門(Urochorda),如異體住囊蟲(Oikopleura dioica)、柄海鞘(Styela clava);頭索動物亞門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魚[2](Branchiostoma belcheri);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為此門最重要和最多的類群,包括圓口綱(Cyclostomata)、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硬骨魚綱(Osteichthyes)、兩棲綱(Amphibia)、爬行綱(Reptilia)、鳥綱(Aves)和哺乳綱(Mammalia)。

在這個分類系統下,人類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的嗅球類(Olfactores)→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甲冑魚類(Ostracoderms)→硬骨魚總綱(Osteichthyes)→肉鰭魚綱(Sarcopterygii)→四足總綱(Tetrapoda)→羊膜動物(Amniota)→合弓綱(Synapsida)→哺乳綱(Mammalia)。

視頻

[第24集] 脊索動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