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Mjlk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10日 (日) 17:06的版本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隶属于北京大学人文学部。由英语语言文学系、东方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四个系组建而成。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葡萄牙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系、日本语言文化系、南亚学系、东南亚语言文化系、西亚语言文化系、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亚非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语言中心,共计12个系2所2个中心[1]

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20个本科语种专业。与元培学院、历史系共建有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与元培学院、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开设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外国考古方向。

目录

学科实力

除招生语种外,学院还拥有近40种外语(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及跨境语言资源可用于教学和科研,如意大利语荷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爪哇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伊博语阿姆哈拉语约鲁巴语乌克兰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乌兹别克语库尔德语等现代语言;拉丁语古希腊语古冰岛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古叙利亚语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苏美尔语赫梯语乌伽里特语吕西亚语楔形文字象形文字鲁维语古埃及象形文字吐火罗语于阗语古俄语等古代语言;藏语、蒙语、满语等少数民族及跨境语言。学院开课语言和研究语言的数量仍在稳步增加。

学院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南亚语种群、东西亚语种群等4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学院所属的12系2所2个中心,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只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外,其他各系均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学生。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各类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本学科在国内综合院校中拥有最多的语种资源。国别和区域的语言文学、历史文化、国情社会研究等方面独具综合学科优势。在2017年底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北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前三次均为第一名的基础上,此次评估获得A+[2],显示出扎实的学科力量。

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系列221人,其中教授57人,长聘副教授3人,副教授85人,教学副教授2人,讲师38人,助理教授35人;博士后12人。

学院多方引进高端外籍人才,建设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外国语言文学文化学科的师资队伍。学院通过外籍教研系列人才引进、“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讲席项目”和“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项目”已逐步搭建了一个规模稳定、梯队合理、文化多元的外籍专家师资队伍。旨在通过聘任高水平的外籍教师促进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并为全校各院系提供更为丰富的外语课程与学术资源。学院已有两名外籍青年学者受聘担任固定教职。近年,学院进一步发展,在“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讲席项目”基础上发展建设“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及多语种稀缺人才培养讲席项目”。该项目作为本学科重要引智项目,每年引进全职讲席教授、专业教授和语言教师30—40人。讲席教授由在本专业领域具有国际公认的权威学术影响的专家担任;专业教授由国外著名大学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学者担任;语言教师由具有国外大学语言教育相关学科博硕学位并已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同时,学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每学期聘任二十余位外籍教师面向全校开设数十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及文化课程,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语言文化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