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白

Solo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11日 (二) 11:42的版本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1]。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2],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3]。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李白
诗人
朝代 盛唐
太白
青莲居士
出生 701年
绵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或安西都护府碎叶城(Suyab,位于今日的吉尔吉斯楚河州托克马克市附近)
逝世 762年(60-61岁)
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李太白集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4]

李白的诗歌在唐朝已被选进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于敦煌石室发现的《唐写本唐人选唐诗》、韦庄编选的《又玄集》和韦縠编选的《才调集》。

其作品想像奇特丰富,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善于利用夸饰与譬喻等手法、自然优美的词句,表现出奔放的情感。诗句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赵翼称:“李杜诗篇万口传”(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谱入曲)。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一生留下了上千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在教材当中随处可见,这也奠定了他诗歌的地位。李白善于创新,喜欢打破常规。他的歌行,完全突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所有固有模式,笔法多段,空无依傍,在创作中全部跟随自己的想法,思想所至,笔之所至,这种境界堪称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唯有“诗仙”李太白方能达到。李白的诗大气磅礴,雄奇飘逸,享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但是,李白只能作为一个诗人而存在,如果让李白去真正实现他诗中的那些理想,国家指定乱了套。作诗和做事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更不用说做官了。就李白身上那股子傲气,官场肯定混不下去,他的人生经历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2015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联合国邮政发行一套邮票,分别选取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6种不同语言的代表性诗歌,于邮票画面呈现。汉语诗歌选取李白的《静夜思》。

目录

风格

李白诗风浪漫,包罗万象,继承陈子昂提倡的诗歌革命,反对南齐、萧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把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一扫而空。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唐诗都得到创造性发展。

李诗富个性,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内容表现出蔑视庸俗,反抗和不媚权贵的叛逆精神,歌颂游侠和仙道,被誉为“诗侠”、“诗仙”,后世亦以诗仙李白称之。

李诗想像丰富,结构奇特,极度夸张,比喻生动,并运用大量神话传说。

李诗歌唱雄伟壮丽的自然,善于描写和歌咏山河,气势豪迈而奔放,不屑于细微的雕琢与对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阔斧、变幻莫测的手法与线条,涂写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创造艺术的鲜明形象,雄放无比的风格。

李白擅用乐府民歌的语言,很少雕饰,自然率真。乐府精神和民歌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极其成熟和解放的阶段。[5]

参考文献

  1. 中亚古老而又新鲜的“中国故事”
  2. 中国华文教育网
  3.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或称大李杜以别于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杜牧
  4. 《新唐书·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5. 百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