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韋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韋莊
韋莊
原文名 zhuangwei
出生 約836年
中國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
逝世 約910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韋端己
職業 詞人
知名作品 《浣花詞》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台城

韋莊,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韋莊出身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為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其家族至韋莊時已衰,他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與溫庭筠齊名,並稱「溫韋」。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   

咸通四年(863年),曾在昭義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劉潼府中當差。   

乾符五年(878年),長安應試不利,更名為韋莊。   

廣明元年(880年)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不第,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於戰亂,與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離長安赴洛陽。   

中和三年(883年),入鎮海軍節度使周寶府中任職。   

光啟元年(885年),為赴寶雞「迎駕」卜居衢州。次年,出發前往寶雞,聽聞唐僖宗已到興元(今陝西漢中),亦尾隨而至。   

此後沿渭、黃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計劃由許昌東南方向經安徽直達潤州,不料七月間(桂花時)秦宗權攻占許州(今許昌),殺節度使鹿晏弘。看來此路不通,韋莊改變了計劃沿黃河東去開封,打算從開封南下返回潤州(河南開封)。不幸此時潤州周寶後院起火,手下大將張郁醉酒後叛亂。在這種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約在光啟三年(887年)正月,許昌戰事已畢,韋莊再一次來到許昌,打算按原計劃由許昌走陸路返浙。又得知潤州周寶因府中將領劉浩叛亂,逃往常州。據之,周寶已經不能再行依附,潤州之事也無所牽掛,韋莊決定就此向北遊歷。他先來到河清縣(今濟源),又到泌陽小住。   

韋莊由泌陽出發,登上太行山,直達山西境內的天井關(今山西晉城縣南太行山頂)。   

約在同年三月,韋莊路過太行山貂黃嶺,從壺關開始向東行走。大約在四月份,途經林、輝州之間,打算從內黃縣出發經山東返回浙西。不想在此得知江南硝煙又起。韋莊索性由此向北,一路來到了正定(今石家莊)。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雲縣)長城。離開古北口,沿着長城一路向東,直達榆關(今山海關)。他以山海關為北游的拐點向西返回,至薊(今京)杭(杭州)大運河乘船返回南方。   

約同年秋,途經清河縣,在此上岸後得知,江南戰事已畢,決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經山東境內,直達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光啟四年(888年)春,乘船沿中運河到達揚州,在此上岸稍歇。在客棧遇見一個見面熟的「餞客」,韋莊與他聊的很投機,從他的口中將揚州之戰做了詳細的了解,得知江南局勢仍然不穩,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頭城(南京)暫避一時。在石頭城小住期間,遊覽了上元縣,即今南京市區台城、蔣帝廟、長干里等地。後又沿江南下,經當塗縣,向東到了蘇州。再南下到湖州,繼續南下至富春,經桐廬縣,折向東到了紹興,再向東到寧波。由此向西,又到西施故里暨陽縣,再往西到了東陽。再往西,到婺州(今浙東金華)小住,由此返回卜居地衢州。   

龍紀元年(889年)冬,他從衢州出發到江西,在邊界處拜訪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饒州)。此後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饒州(今鄱陽縣),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陽湖到九江,尋訪至廬山東林寺。接下又來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撫州,從撫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韋莊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長沙的行程,轉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南邵陽、婁底的交界處。此後又轉向東南到了耒陽,由耒陽再向東向南到了贛州,由贛州準備返回。接下來,從贛州往東到西江(今會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南城縣)。   

大順二年(891年)秋,由建昌經信州(今上饒縣)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年)秋,五十歲的韋莊準備長安應試。他從衢州出發,經江西信州、鄱陽、九江到湖北境內。先到達黃石,後抵達齊安郡(今黃岡縣西北)。又經鄂州到夏口(今武漢)。   

景福二年(893年)正月,到了商南(今陝西商南縣)境內。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到達長安。不幸的是這次他又落榜了。韋莊聽從黃滔的建議,立刻動身去河東道去找鄭尚書。他出了潼關,乘船順黃河向東,在垣縣上岸,直奔絳州(今新絳)。又由此繼續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縣東二十五里),再渡過黃河到綏州(今陝西綏德)。離開綏州,韋莊乘船沿黃河邊向南直到潼關,返回長安。

暮年及第   

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韋莊終於得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草詔」的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由於對時局中興的期望值不高,韋莊又開始為「著身」而早做打算。

出使西蜀   

乾寧三年(896年)春,韋莊先來到童年時居住過的下邽(今陝西渭南),隨後北上來到鄜州(今陝西富縣),輾轉來到了宜君縣。在此得到皇上詔令,才騎馬匆匆相別而去。原來,西川王建與東川顧彥暉相互攻擊,皇帝命令韋莊為判官,配合諫議大夫李詢奉使入蜀,前往勸說西川節度使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和解。到蜀後,王建並不理會皇上的詔書,仍然大戰大敗顧彥暉,占據了兩川之地。對於韋莊來說,此次入蜀,卻得到了王建的賞識。王建很希望招韋莊至自己的幕下,可韋莊並沒有立即答應,仍在靜觀時局的變化。   

光化二年(899年),韋莊除左補闕。在此期間主要幹了與政局無關,卻與歷史文化傳承相關的兩件事。其一,在歷史文化遺存上,與兄弟韋藹合作編著《又玄集》,集中收錄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詩三百首。」其中有婦女詩十九家,不但為詩集收錄女子詩開了先例,也給婦女對中華文化事業的奉獻作了充分的肯定;其二,是為雖未通過或參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歷史人物,如李賀、賈島、溫庭筠、陸龜蒙等十人奏請,追贈為進士名譽或贈官。在這個問題上的重要意義有三:首先是體現了韋莊對當時科舉中重試卷,輕能力弊病的糾正;其次是將選才僅以評判試卷為標準,擴大到與文化人能力相關的作品(當然包括質量兩方面)及社會影響上;其三,從選才目的上,由單方面為朝政負責,轉向兼顧為考生個人發展着想。

襄助王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發動了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聖旨,立太子李裕為帝。聽到這個消息後,韋莊真的絕望了。其《贈雲陽裴明府》:「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田橫,秦末起義首領,不肯稱臣於漢)證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決心。王建非常高興,當即命他為掌書記。據《唐詩紀事》載:朝廷「尋召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韋莊入蜀後,以保地方平安為已任。撫民方面,在任掌書記期間,有一個縣令擾民,韋莊上書於王建說:目前「正當凋瘵(病)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瘡痍之後,復作瘡痍。」即不要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意思。在此兵荒馬亂的年月,難得還有人為民着想,一時間被傳為美談。王建就此而任用韋莊為起居舍人。   

在避免內戰方面,韋莊又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阻止了蜀皇以「思為祖上報仇」為名征討朱全忠,避免了發自於蜀內部的主動戰爭。如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朱全忠所殺,「高祖(王建)頗內懷興復」,韋莊遂「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進行勸阻。天祐三年(906年)韋莊被任以西蜀安撫使。   

二是識破了朱全忠欲吞併蜀的詭計,避免了來自外部藩鎮的被動戰爭。「梁(朱全忠)復通好高祖(王建),推高祖為兄」韋莊笑着說:「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淵,後為李淵所殺一事)。」   

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唐王朝正式壽終正寢,哀帝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朱全忠,建國號梁,改元開平,以開封為國都,史稱後梁。韋莊聞訊後,本着維護一方安寧的原則,與諸位將領共同勸進王建說:「大王雖忠於唐,唐已亡矣,此所謂天與不取也。」於是,率官吏民眾大哭三天後,擁戴王建即皇帝位。韋莊從此晉升左散騎侍,判中書門下事等官。據《十國春秋》蜀國:「凡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皆由莊所定。」這一系列舉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減輕了戰亂之患,可謂功不可沒。次年韋莊被委任為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後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韋莊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文靖」。(以上資料來源)[1]

主要作品

  

詩詞都很有名,詩方面今傳《浣花集》十卷。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著《秦婦吟》。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後人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   

韋莊作品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遊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瀰漫充溢於俯腑。其詞無專集,散見於《花間集》、《尊前集》和《全唐詩》等總集中,近人王國維、劉毓盤輯為《浣花詞》一卷,凡五十四首,蓋取其詩集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四、五)、《浣溪沙(五)、《應天長》(二)、《荷葉杯》(一、二)、《清平樂》(三)、《謁金門》(二三)、《河傳》(二)、《天仙子》(二、四)、《訴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蘭花》等。   

韋莊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並稱「溫韋」。溫穠麗,韋清新。韋莊詞除寫言情外,還常寫個人身世之慨。韋莊是詩人韋應物四世孫。至韋莊時,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以上資料來源)[2]

詩歌賞析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應該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比天空還青,遊人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着雨聲入眠。

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年華未衰之時不要回鄉,回到家鄉後必定悲痛到極點。

注釋

遊人只合江南老:這裡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只合:只應。江南好:白居易《憶江南》詞首句為「江南好」。碧於天:一片碧綠,勝過天色。

壚邊:指酒家。壚,舊時酒店用土砌成酒瓮賣酒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妻卓文君長得很美,曾當壚賣酒:「買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當壚。」

皓腕凝霜雪:形容雙臂潔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樣潔白。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樂。如還鄉離開江南,當使人悲痛不已。須:必定,肯定。

賞析   

這首詩是《菩薩蠻五首》中的第二首,對第一首的回應。難道主人公不願意回到家中嗎?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輕言回去呢?「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寫得多美!但這種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卻是靠濃摯的情感,而且是經過理性的浸潤後的濃摯的情感動人。江南之美,甲於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戰亂的人,又怎麼會有歸屬感?故這兩句是沉鬱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說的是碧綠的春水,比天空還要明淨,躺在遊船畫舫之中,和着雨聲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靈。前二句的沉鬱,與後二句的空靈,就形成了難以言喻的藝術張力。   

過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漢時蜀人司馬相如,與巨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孫宣布與文君斷絕關係,司馬相如就令文君當壚,自己穿着短褲,在大街上洗滌酒器。所以「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爐就是酒壚,爐邊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綠窗人」。主人公何嘗不思念這位面如皎月、膚色賽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古人云富貴而不還鄉,就像衣錦而夜行,而一事無成的人,回到家鄉,心情卻只有更加抑鬱哀涼。這兩句沒有任何藝術技巧可言,純粹靠人生閱歷和情感動人,成為千古名句。清末大詞人王鵬運提出,寫詞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訣,這兩句就是「拙」的審美境界。

創作背景   

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的研究,韋莊的《菩薩蠻五首》詞中的「江南」,都是確指的江南之地,並非指蜀地。這組詞創作於韋莊晚年寓居蜀地時期,是作者為回憶江南舊遊而作。這組詞內容與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關。 (以上資料來源)[3]

參考資料

  1. [1]來自古詩文網
  2. [2]來自古詩文網
  3. [3]來自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