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商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5月8日 (五) 21:38 由 Sisle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大專院校 using HotCa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商學院(英語: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BS),是上海市市屬公辦本科普通高校,前身為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1]。該校現任黨委書記沈大明。

目前該校本科層面有徐匯、奉賢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徐匯區中山西路2271號和奉賢區奉浦大道123號。

歷史沿革

華東財政學校

1950年2月,根據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指示,經華東財委和財政部批准建立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

1952年12月,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決定成立「華東財政學校」,由「 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和1951年成立的「華東糧食幹部學校」撤併組建。華東財政學校培養的對象是華東地區財政稅務部門的各級領導幹部和業務骨幹。學校按大專院校模式建制,設預算、稅收、經建、財務等系和財政、會計統計、稅務、政治理論等教研室,大多採用人民大學教材。華東財政學校的教師主要由四部分人組成,一是在上海高校院系調整過程中從部分高校調來的教師,其中包括原滬江大學商學院院長在內的十幾位老教授和幾位講師;二是從華東財政部調來的部門業務骨幹;三是建國初期華東局從華東六省一市選調、送上海財經學院培養的800來名學員中挑選出的20幾名學習尖子;四是原中央稅校和華東糧校的部分教師。

1956年4月,大區撤銷,中央財政部通知將學校改名為「 財政部上海財政幹部學校」,培養對象由華東地區擴大到中南地區。當時,學校教師與復旦同濟的教師一起參加政治學習,教職員工按高等院校系列評定工資。

1958年3月,中央財政部把學校下放給上海市委領導,市委決定把「財政部上海財政幹部學校」與第一商業局、第二商業局、稅務局、外貿局、人民銀行等幹部學校以及上海市商業職工學校合併,建立「上海市財政貿易幹部學校」。文革中,學校遷到奉賢海邊,成立「上海市財貿五七幹校」。

1978年10月,上海市財政貿易幹部學校復校。

上海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

1983年8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並設有中共上海市財貿黨校。上海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先後開設政工、商業企業管理、商業經濟、財會、企業管理、企業行政管理、餐旅、國際工商管理、涉外會計、旅館飯店、國際商業經濟管理等專業,恢復了高教學歷教育。同時還舉辦了行政管理和商貿類的多期 「企業幹部高級培訓班」,為上海乃至西部地區的商貿領導幹部舉辦了數萬人次的各類短期培訓班等。

1994年10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將上海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市商業一局職工大學、市糧食局職工大學、市供銷社職工大學合併,籌建上海市商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同時,保留上海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建制。學校承擔上海市財貿系統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幹部崗位培訓等繼續教育任務。

1997年9月,經市教委協調,學校以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名義正式對社會招收普通高職學生。

1998年3月6日,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正式建立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商學院

2004年9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上海商學院。

2008年6月18日,上海市教委批准同意建立由上海商學院作為牽頭單位的上海商貿職業教育集團。

2010年5月,上海商學院獲批商務部首批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基地。

2011年8月,上海商學院與復旦大學簽署合作共建協議。

2013年4月,上海商學院與江西財經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4年3月,學校的隸屬關係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劃轉至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2015年8月,學校成為世界技能大賽商務軟件項目的技術支持單位。

2016年,經上海市機構編制委員會同意,上海市商務教育培訓中心(上海市商業人才開發服務中心)整建制併入上海商學院。同年,上海商學院成為美國商學院認證委員會(ACBSP)會員單位。

2018年3月,上海商學院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5月31日,上海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當選上海市成人教育協會院校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6月,學校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同月,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務經濟學委員會在上海商學院揭牌成立,上海商學院商務經濟學院當選會長單位。7月,學校與上海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0月,學校獲批教育部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2月,學校成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單位。  

2019年12月,上海商學院與紐約金融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視頻

上海商學院 相關視頻

上海商學院入學指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