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趙子云 |
中文名;趙子云 別名;趙雲壑 國籍; 中國 出生地;蘇州 出生日期;1874年 逝世日期;1955年 主要成就;山水畫 |
趙子云(1874~1955)名起,號雲壑、泉梅老人。江蘇蘇州人,畫家。趙雲壑初學畫於李蘭如、任立凡、顧若波,後師從吳昌碩,盡棄前學,遂成名,為吳昌碩高足。
善繪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書。褚德彝嘗稱"雲壑書畫,得吳昌碩之真傳。晚年之作運筆灑脫,渾厚蒼勁,出自吳昌碩而有發展。[1]
吳昌碩贊"子云作畫信筆疾書,如素師作草,如公孫大娘舞劍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飾"。
人物生平
趙子云(1874~1955)名起,號雲壑、泉梅老人,江蘇蘇州人。家居蘇州全街,有井十口,院內植梅十株,遂顏其居為十全十美之居。後定居上海。
趙子云初學畫於任預、顧沄,後師從吳昌碩,盡棄前學,遂成名,為吳昌碩高足。後移居上海,為『海上題襟館』常任理事,海上書畫聯合會會員。
善繪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書。書、畫、篆刻皆得吳昌碩之神韻而不徒襲其貌,博採徐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畫益豪邁,聲譽日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聘為蘇州文史館館員。
為上海書畫研究會、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會員。
段創作特色
善繪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書。褚德彝嘗稱"雲壑書畫,得吳昌碩之真傳"。晚年之作運筆灑脫,渾厚蒼勁,出自吳昌碩而有發展。留世畫作甚多。
「雲壑書畫,得吳昌碩之真傳」
人物評價
吳昌碩贊"子云作畫信筆疾書,如素師作草,如公孫大娘舞劍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飾"。
趙子云歷史
趙子云少時家境清貧,父趙玉峰以撐船為業。母張氏,家本習儒,故受其影響,喜讀書,或操筆塗抹書畫。初從蘇州醫生蔣先農學繪花鳥,後師從秦子卿、李農如、任預諸畫師。年三十得詩人顧茶邨之介,拜吳昌碩為師,時缶翁年已周甲矣。
自受教於缶翁,畫、書、印俱孟晉,能得缶翁之神而不徒襲其貌,擷其精粹而出新意。復涉獵徐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之法,博採兼收,是以畫益豪邁,聲譽亦日隆。
趙子云至滬上求訪王一亭,吳派書畫風格深得王一亭賞識。後吳昌碩也移居上海,與王一亭成師友摯交。
1910年,上海書畫金石組織『海上題襟館』成立,被推為常任理事。
1920年,生生美術公司輯《時人名畫集》叢刊,第一、二集為《吳昌碩趙子云合冊》,缶翁、褚德彝、顧麟士、何汝穆等並題詞稱許趙雲壑畫作。
1922年,朵雲軒印行趙雲壑書畫專集《雲壑子餘墨》,缶翁題署。曾熙題詞云:『子云先生缶叟弟子,其為書畫,置之缶叟固不能辨。至其寫山水,為篆為草,為花為石,則又於缶叟離景以攝神。長史之書,再傳魯公;石田山水,衡山並轡。為子云先生賀,並為缶叟賀也。』
顧麟士略謂:『所寫山水、花果,風行—時,名聞海外,其畫從篆隸法中得來,既富師資,又高見地,宜其名貴也。』
1925年11月,海上書畫聯合會成立,以研究發揚中國書畫藝術為宗旨,多次舉辦會員作品展覽。會員有于右任、王一亭、趙雲壑、吳昌碩、周煉霞、張大千、劉海粟、錢化佛、陶冷月、謝公展、黃賓虹等。查煙谷任會長。
數十年無間歇,先生晨起必臨池。楷書學顏柳,行書學米芾、王鐸,草學懷素、枝山,隸學《張遷碑》而參以鄭簠,篆學《石鼓》兼及泰山、琅琊二刻石,均蒼勁沉鬱,饒有古趣。
印出缶翁,能自變化,不規規於形似,結字時以《三公山碑》體勢入之,隨手雕鐫,不假修飾而古樸渾厚,人莫能及。輯有《壑山樵人印存》,然傳拓不多,世所罕覯。
1940年,其弟子黃昌中先生得印存四冊,為其五十一歲至六十歲所作,凡八十六方。1980年,上海書畫出版社所出《現代篆刻選輯(二)》,錄趙氏刻印三十餘方,即選自此冊。
雲壑自序云:『余少好作書畫,尤喜作篆隸,及長而治印。印之為事,追秦也,摹漢也,亦日與古為徒云爾。余不規規於秦若漢,而取篆隸之法行之,不自知其揮灑為雕餿也。夫秦漢之印,余玩習之矣,蒼莽渾古,爽直灑脫,疏密相間,氣勢兼到,無一毫做作氣,誠哉弗可及。已後之治印者,承奉以為師,舍是非肆則俗。而余乃不此之圖,非薄秦漢也。以—意追秦而終不是秦,—意摹漢而終不是漢,孰若行以篆隸之法,隨體詰屈,即朱文亦以肥潤出之,不為瘦勁;間有邊署,並與弄翰不殊,蓋適成為余之印也。雖然,印誠余之印矣,而所謂蒼莽渾古,爽直灑脫,無一毫做作氣者,仍與之息息相通,罔或敢背道而馳焉。則謂之非秦非漢也可,謂之亦秦亦漢也無不可,余固無容心也。』
雲壑治藝之道,貴在取神,重在得法,而不斤斤於形貌,故能淹博今古,自成體勢。
1932年,吳昌碩去世四年後,趙雲壑遷回蘇州,辟園造景,遍植琪花美樹。其園內有梅樹十本,所居宅院附近有井十口,自榜其居為「十泉十梅之居」,後毀於戰火。組織雲社,與同道共研藝事,筆耕不輟。時與蕭退合等優遊園下,或聽評彈,以樂天年。
趙子云作品 |
五十年代始,聘為蘇州文史館館員。1955年1月4日,逝於蘇州。
子漁村、女元貞,並能畫。弟子甚多,若鄭曼陀、謝之光、黃昌中等,皆其著者。
趙雲壑與吳昌碩
傳吳昌碩之衣缽者,首推趙雲壑。蓋因性情、審美與缶師極為投契,日人以「缶廬第二」譽之。下筆輒以篆隸大草筆意出之,饒金石蒼茫之趣。好寫生,重個性抒發,花卉渾厚蒼勁,亦具秀逸之質。山水取法元人,晚年研習石溪、石濤,花卉用色亦參以墨法,獨具古艷明快之致。
吳昌碩成為海上畫壇領袖,趙雲壑功不可沒。趙雲壑攜吳氏信件求訪王一亭,深蒙王一亭厚愛。打通各箋扇莊、裱畫店,使得朵雲軒、九華堂、錦雲堂、錦潤堂、天寶堂等畫店代為收件。約半年,趙雲壑回蘇州,告吳昌碩以海上成就,促使吳昌碩決意定居海上。 王一亭於上海商界與藝界大力推介吳派藝術,吳昌碩終成「海上畫派「領袖。
吳、趙兩人畫風相近,固難分辨。吳昌碩浸淫篆籀之法,以大篆結體與筆勢作畫。趙氏以石鼓圓勁渾厚之筆通於行書及畫法中,喜以長鋒羊毫,運臂力走筆,其筆鋒遒勁而渾厚,圓轉而蒼潤,畫境臻於精善。
趙雲壑於吳派花卉之外也旁及山水。其山水早年師法黃公望,中年後參以曹知白、吳鎮之法。吳昌碩去世後,趙氏已年過五十,更研習石溪、石濤筆意,其花卉用墨用色,具石濤氣韻,畫風始異於吳氏。
所作行書、石鼓雖類似吳氏,其隸書、大草則取法不同,面目迥異。且吳氏楷書學鍾繇,趙氏楷書源自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