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子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子云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趙子云

別名;趙雲壑

國籍; 中國

出生地;蘇州

出生日期;1874年

逝世日期;1955年

主要成就;山水畫

趙子云(1874~1955)名起,號雲壑、泉梅老人。江蘇蘇州人,畫家。趙雲壑初學畫於李蘭如任立凡顧若波,後師從吳昌碩,盡棄前學,遂成名,為吳昌碩高足

善繪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書。褚德彝嘗稱"雲壑書畫,得吳昌碩之真傳。晚年之作運筆灑脫,渾厚蒼勁,出自吳昌碩而有發展。[1]

吳昌碩贊"子云作畫信筆疾書,如素師作草,如公孫大娘舞劍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飾"。

人物生平

趙子云(1874~1955)名起,號雲壑、泉梅老人,江蘇蘇州人。家居蘇州全街,有井十口,院內植梅十株,遂顏其居為十全十美之居。後定居上海。

趙子云初學畫於任預顧沄,後師從吳昌碩,盡棄前學,遂成名,為吳昌碩高足。後移居上海,為『海上題襟館』常任理事,海上書畫聯合會會員。

善繪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書。書、畫、篆刻皆得吳昌碩之神韻而不徒襲其貌,博採徐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畫益豪邁,聲譽日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聘為蘇州文史館館員。

為上海書畫研究會、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會員。

段創作特色

善繪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書。褚德彝嘗稱"雲壑書畫,得吳昌碩之真傳"。晚年之作運筆灑脫,渾厚蒼勁,出自吳昌碩而有發展。留世畫作甚多。

「雲壑書畫,得吳昌碩之真傳」

人物評價

吳昌碩贊"子云作畫信筆疾書,如素師作草,如公孫大娘舞劍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飾"。

趙子云歷史

趙子云少時家境清貧,父趙玉峰以撐船為業。母張氏,家本習儒,故受其影響,喜讀書,或操筆塗抹書畫。初從蘇州醫生蔣先農學繪花鳥,後師從秦子卿李農如任預諸畫師。年三十得詩人顧茶邨之介,拜吳昌碩為師,時缶翁年已周甲矣。

自受教於缶翁,畫、書、印俱孟晉,能得缶翁之神而不徒襲其貌,擷其精粹而出新意。復涉獵徐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之法,博採兼收,是以畫益豪邁,聲譽亦日隆。

趙子云至滬上求訪王一亭,吳派書畫風格深得王一亭賞識。後吳昌碩也移居上海,與王一亭成師友摯交。

1910年,上海書畫金石組織『海上題襟館』成立,被推為常任理事。

1920年,生生美術公司輯《時人名畫集》叢刊,第一、二集為《吳昌碩趙子云合冊》,缶翁褚德彝顧麟士何汝穆等並題詞稱許趙雲壑畫作。

1922年,朵雲軒印行趙雲壑書畫專集《雲壑子餘墨》,缶翁題署。曾熙題詞云:『子云先生缶叟弟子,其為書畫,置之缶叟固不能辨。至其寫山水,為篆為草,為花為石,則又於缶叟離景以攝神。長史之書,再傳魯公;石田山水,衡山並轡。為子云先生賀,並為缶叟賀也。』

顧麟士略謂:『所寫山水、花果,風行—時,名聞海外,其畫從篆隸法中得來,既富師資,又高見地,宜其名貴也。』

1925年11月,海上書畫聯合會成立,以研究發揚中國書畫藝術為宗旨,多次舉辦會員作品展覽。會員有于右任王一亭趙雲壑吳昌碩周煉霞張大千劉海粟錢化佛陶冷月謝公展黃賓虹等。查煙谷任會長。

數十年無間歇,先生晨起必臨池。楷書學顏柳,行書學米芾、王鐸,草學懷素、枝山,隸學《張遷碑》而參以鄭簠,篆學《石鼓》兼及泰山琅琊二刻石,均蒼勁沉鬱,饒有古趣。

印出缶翁,能自變化,不規規於形似,結字時以《三公山碑》體勢入之,隨手雕鐫,不假修飾而古樸渾厚,人莫能及。輯有《壑山樵人印存》,然傳拓不多,世所罕覯。

1940年,其弟子黃昌中先生得印存四冊,為其五十一歲至六十歲所作,凡八十六方。1980年,上海書畫出版社所出《現代篆刻選輯(二)》,錄趙氏刻印三十餘方,即選自此冊。

雲壑自序云:『余少好作書畫,尤喜作篆隸,及長而治印。印之為事,追秦也,摹漢也,亦日與古為徒云爾。余不規規於秦若漢,而取篆隸之法行之,不自知其揮灑為雕餿也。夫秦漢之印,余玩習之矣,蒼莽渾古,爽直灑脫,疏密相間,氣勢兼到,無一毫做作氣,誠哉弗可及。已後之治印者,承奉以為師,舍是非肆則俗。而余乃不此之圖,非薄秦漢也。以—意追秦而終不是秦,—意摹漢而終不是漢,孰若行以篆隸之法,隨體詰屈,即朱文亦以肥潤出之,不為瘦勁;間有邊署,並與弄翰不殊,蓋適成為余之印也。雖然,印誠余之印矣,而所謂蒼莽渾古,爽直灑脫,無一毫做作氣者,仍與之息息相通,罔或敢背道而馳焉。則謂之非秦非漢也可,謂之亦秦亦漢也無不可,余固無容心也。』

雲壑治藝之道,貴在取神,重在得法,而不斤斤於形貌,故能淹博今古,自成體勢。

1932年,吳昌碩去世四年後,趙雲壑遷回蘇州,辟園造景,遍植琪花美樹。其園內有梅樹十本,所居宅院附近有井十口,自榜其居為「十泉十梅之居」,後毀於戰火。組織雲社,與同道共研藝事,筆耕不輟。時與蕭退合等優遊園下,或聽評彈,以樂天年。

趙子云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五十年代始,聘為蘇州文史館館員。1955年1月4日,逝於蘇州。

子漁村、女元貞,並能畫。弟子甚多,若鄭曼陀謝之光黃昌中等,皆其著者。

趙雲壑與吳昌碩

吳昌碩之衣缽者,首推趙雲壑。蓋因性情、審美與缶師極為投契,日人以「缶廬第二」譽之。下筆輒以篆隸大草筆意出之,饒金石蒼茫之趣。好寫生,重個性抒發,花卉渾厚蒼勁,亦具秀逸之質。山水取法元人,晚年研習石溪、石濤,花卉用色亦參以墨法,獨具古艷明快之致。

吳昌碩成為海上畫壇領袖,趙雲壑功不可沒。趙雲壑攜吳氏信件求訪王一亭,深蒙王一亭厚愛。打通各箋扇莊、裱畫店,使得朵雲軒、九華堂、錦雲堂、錦潤堂、天寶堂等畫店代為收件。約半年,趙雲壑回蘇州,告吳昌碩以海上成就,促使吳昌碩決意定居海上。 王一亭於上海商界與藝界大力推介吳派藝術,吳昌碩終成「海上畫派「領袖。

吳、趙兩人畫風相近,固難分辨。吳昌碩浸淫篆籀之法,以大篆結體與筆勢作畫。趙氏以石鼓圓勁渾厚之筆通於行書及畫法中,喜以長鋒羊毫,運臂力走筆,其筆鋒遒勁而渾厚,圓轉而蒼潤,畫境臻於精善。

趙雲壑於吳派花卉之外也旁及山水。其山水早年師法黃公望,中年後參以曹知白、吳鎮之法。吳昌碩去世後,趙氏已年過五十,更研習石溪石濤筆意,其花卉用墨用色,具石濤氣韻,畫風始異於吳氏。

所作行書、石鼓雖類似吳氏,其隸書、大草則取法不同,面目迥異。且吳氏楷書學鍾繇,趙氏楷書源自顏、柳。

參考資料

  1. 現代畫史人物趙子云 ,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7年3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