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聯五烈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左聯五烈士 |
中文名: 左聯五烈士 犧牲時間: 1931.2.7 人物: 李求實、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 政黨: 中國共產黨 |
左聯五烈士,指李求實、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五位左聯成員。1931年2月7日,他們與林育南、何孟雄等十八位共產黨人被國民黨政府殺害於上海龍華。犧牲的這五位革命戰士,史稱「左聯五烈士」。 五位烈士作為「革命文學」的代表,成為了中國文壇中的一支新銳力量,積極促進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初期發展。左聯五烈士出身不同,經歷不同,但卻有着同樣的抱負,他們的文章詩作,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
簡介
左聯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五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左翼革命作家。除李偉森沒有正式加入「左聯」,但工作上有緊密聯繫外,其他四位都是「左聯」盟員。1931年2月7日,這五位30歲不滿的青年們被國民黨反動派同時殺害於上海龍華。
烈士們生前在從事實際革命鬥爭的同時,積極進行文學活動,以各自的不同鬥爭經歷和親身感受創作了一批可貴的文學作品,柔石小說《二月》、殷夫詩作《別了,哥哥》《血字》等,將自己與祖國被壓迫人們的命運、與世界被壓迫人們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為初期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們被害後,魯迅先後寫下《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為了忘卻的記念》等文章,深情地稱頌烈士們的革命精神和文學成就。
紀念遺址
1931年2月被殺害的「左聯五烈士」柔石、胡也頻、殷夫(白莽)、李偉森、馮鏗,他們的就義地,如今是龍華烈士陵園。
龍華烈士陵園內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這裡原為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也是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
1950年,在龍華就義地大坑中發掘出18具完整骸骨和部分碎骨及遺物。遺物中有一件彈痕累累的羊毛背心,根據馮鏗的愛人許峨等老同志指認,這件背心是馮鏗生前喜歡穿的。
1983年,趙世炎烈士的遺孀夏之栩給中央領導寫信,建議充分利用上海龍華革命遺址,整修龍華烈士陵園。夏之栩的呼籲很快得到中央領導的認可。鄧小平題寫園名,江澤民題寫碑銘,陳雲題寫館名。
1997年,龍華烈士紀念館建成開館,龍華烈士陵園也全面建成。
2020年12月,龍華烈士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紀念作品
馮雪峰為披露左聯五作家被捕遇害的消息,署名「藍布」在《文藝新聞》第三期上發表了《在地獄或人世的作家?》。為紀念「左聯五烈士」,又以左聯的名義編輯出版了《前哨》「紀念戰死者專號」,報道了五作家被殺害的消息,並以主要篇幅揭露了國民黨「文化圍剿」政策的殘酷性和反動性,他在《前哨》上發表短評《我們同志的死和走狗們的卑劣》。
參考來源
- ↑ 左聯五烈士:魯迅為紀念他們被捕,78年後才知道被高級叛徒出賣 網易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