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TE1G型煤氣內燃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E1G型煤氣內燃機車俄語:Тепловоз ТЭ1Г)是一種由蘇聯研製、裝用煤氣發動機、可燃用固體燃料的煤氣內燃機車,第一台機車於1951年試製成功。中國亦曾經在1959年引進過兩台TE1G型機車進行試驗,稱之為NDQ型煤氣內燃機車。TE1G型煤氣內燃機車是在TE1型柴油機車的基礎上改造而成,每台機車由一輛內燃機車和一輛裝載煤氣發生器的煤水車組成,機車以無煙煤作為燃料,煤炭在煤氣發生爐內進行氣化產生煤氣,將煤氣和空氣按一定比例注入內燃機氣缸中形成混合燃燒氣體,氣體在氣缸內被壓縮到保證液體燃料燃燒的自燃溫度,然後將柴油經過噴油器噴入氣缸內進行點火。然而,由於發動機磨損和管道腐蝕等原因,加上國家石油產量增加,中蘇兩國都不再繼續發展煤氣內燃機車。

發展歷史

二十世紀初期,當內燃機車剛剛出現在蘇聯鐵路之時,就已經有人提出在這種機車上使用固體燃料的問題。雖然內燃機車的熱效率遠比蒸汽機車為高,但內燃機需要使用成本較昂貴的液體燃料。由於當時石油工業的開採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而且石油資源儲量尚未經過詳細勘探探明,加上日益發展的汽車航空交通都需要大量燃油,使石油成為一種需求不斷趨升的天然資源,因此在靠近煤炭生產地區和遠離石油生產地點的鐵路上,用固體替代液體燃料的內燃機車就有其特別的經濟價值。1926年,在蘇聯交通人民委員部總工程師彼得·瓦西里耶維奇·雅各布森(П. В. Якобсон)的領導下,設計了一個將Eel2型柴油機車改造為煤氣內燃機車的項目。1932年起,列寧格勒鐵道運輸工程學院[1]的研究部門與列寧格勒煤氣發生器工廠合作,先後進行了幾個煤氣內燃機車的設計項目,最後一個項目於1936年完成設計,設想建造一台2-6-1軸式的機車,配備液力機械傳動裝置和一台1860馬力的串聯臥式四缸四衝程雙作用活塞發動機,五個可燃用無煙煤的煤氣發生爐安置在一台六軸煤水車上。

1939年,科洛姆納機械製造廠建造了一台實驗性的TP1型內燃蒸汽機車[2],該型機車是以FD型蒸汽機車為基礎的混合動力機車,既可以像蒸汽機車一樣利用來自鍋爐蒸汽來推動活塞,亦可在活塞內燃用煤氣發生爐所產生的煤氣來做功。由於這種機車本質上仍然是用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和蒸汽機車相比並沒有節省多少燃料,因此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該型機車的煤氣發生器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並成為後來蘇聯發展煤氣內燃機車的基礎。1943年,全蘇鐵道運輸科學研究院鐵道工程師П·В·雅各布森和А·А·波伊達(А. А. Пойда)建議將Eel型柴油機車改造為可燃用褐煤的煤氣內燃機車。不久之後,隨着更先進的TE1型柴油機車開始投入生產,煤氣內燃機車的改造目標車型又變為TE1型柴油機車,取代了技術落後的Eel型柴油機車。

視頻

TE1G型煤氣內燃機車 相關視頻

13.3內燃機工作原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