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結果

  • 猴痘 (分類 413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猴痘是來自動物傳染的病毒,和感染天花的症狀很像,但程度較不嚴重。感染猴痘的症狀包括臉部、手掌或腳底出疹、結痂,還有發燒、肌肉疼痛及發冷。 在非洲,很多動物身上都曾發現過猴痘病毒,包括非洲松鼠、樹松鼠、甘比亞巨鼠、睡鼠,以及多種類的猴子等。不過WHO表示,猴痘人傳人的情況有限。 人類首宗猴痘病例出現
    10 KB (2,090 個字) - 2022年10月20日 (四) 23:53
  • 阿是穴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阿是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 穴位,學名腧穴,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穴位是中國文化和中醫學特有的名詞。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一般分為經穴、經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類。 ①經穴:又稱十四經穴,是十二經脈和任脈、
    4 KB (998 個字) - 2021年3月25日 (四) 21:39
  • 十二經脈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十二經脈,經絡分類名,亦稱十二正經。為人體手、足三陰三陽十二條主要經脈的合稱。十二經脈是經絡學說的主要內容。 在人體經絡系統中,以十二經脈為主幹,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經脈是運行氣血、調節陰陽的主幹,是粗大的,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相對來說是位於深層的。絡
    6 KB (1,344 個字) - 2021年3月24日 (三) 17:52
  • 手少陰心經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手少陰心經 ,十二經脈之一。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咽干,心痛,口渴,目黃,脅痛和上肢前邊內側本經脈過處厥冷,疼痛,掌中熱痛等。 《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第;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
    4 KB (834 個字) - 2021年3月6日 (六) 16:16
  • 足少陽膽經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足少陽膽經(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Shaoyang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膽經,共四十四穴,原穴為丘墟穴,絡穴為光明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所以他能治療發熱病,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質介於陰陽明之間。 《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
    6 KB (1,411 個字) - 2022年8月16日 (二) 09:55
  • 下焦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下焦,讀音xià jiāo,漢語詞語,意思是人體部位名,系三焦之一。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部分。能分別清濁,滲入膀胱,排泄廢料,其氣主下行。 中文名:下焦 拼音:xià jiāo 注音:ㄒㄧㄚˋ ㄐㄧㄠ 1 解釋 2 出處 ①人體部位名,系三焦之一。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自胃下口
    4 KB (628 個字) - 2021年3月27日 (六) 18:29
  • 肩井穴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 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肩井穴 Jiān jǐng(GB21),經穴名
    4 KB (976 個字) - 2021年3月21日 (日) 21:47
  • 胃俞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胃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脊柱區,第12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肋下動、靜脈後支;布有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後支外側支。主治胃疾,多食善飢,身體消瘦。操作方法為斜刺0.5~0.8寸。 中文名:
    4 KB (505 個字) - 2021年3月19日 (五) 11:06
  • 足太陰脾經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足太陰脾經,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本經穴位主治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 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
    6 KB (1,511 個字) - 2021年3月9日 (二) 20:05
  • 中脘穴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中脘穴是身體中一個重要的交匯穴道,是身體中不同靜脈所交匯在一起的一個穴道,其中包括了任脈、小腸經還有足陽明胃經等等,這些都是在中脘穴中出現交匯。由此可見,中脘穴對於我們身體的正常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脘穴我們的胸骨下端和肚臍線連接的中間,也就是肚臍正中間向上大約4寸左右的位置, 仰臥位,腹正中線上,臍中上四寸。
    4 KB (1,163 個字) - 2021年3月27日 (六) 18:29
  • 手太陰肺經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手太陰肺經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里,上接足厥陰肝經於肺內,下接手陽明大腸經於食指。經脈分布於胸前、上肢內側前、拇指橈側。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分布於外部。本經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位置: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內緣,前正中線旁開6寸,有胸大肌。
    10 KB (1,769 個字) - 2021年3月20日 (六) 19:12
  • 足陽明胃經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胃經。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其中15穴分佈於下肢的前外側面,30穴在腹、胸部與頭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厲兌。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某些病症和咽喉、頭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靈
    6 KB (1,392 個字) - 2021年3月8日 (一) 18:00
  • 承漿穴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承漿穴歸屬任脈,有緩解治療口眼歪斜、面腫、齦腫、齒痛、口腔潰瘍、三叉神經痛、小便不禁、癲狂等作用。 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承漿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位於面部嘴唇與下巴中間的凹陷,尋找此穴位時可以將頭部稍微向後仰,嘴巴微張,可使下唇與下顎聞的凹陷更為明顯。 正坐位或仰臥位,在面部口唇下0
    3 KB (795 個字) - 2021年3月21日 (日) 21:46
  • 大敦穴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大敦穴,足厥陰肝經。 大敦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即: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別名:水泉穴,大訓穴,大順穴。 (1)「大敦穴」。「大敦」,即大樹敦也,在此意指穴內氣血的生髮特性。本穴物質為體內肝經外輸的溫熱水液,而本穴又為肝經之穴,時值為春,水液由本穴的
    4 KB (976 個字) - 2021年3月25日 (四) 21:46
  • 府舍穴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府舍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足厥陰、陰維之會。府舍穴的位置具:當臍中下4寸,沖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處。中醫認為刺激府舍穴有緩解治療腹痛、疝氣等作用。 臟腑中的陰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經。
    3 KB (547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2:47
  • 三焦俞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三焦俞穴對治療青春痘十分有效。刺激方法以間接灸或線香灸較為有效。每天一次,連續刺激一個星期就會出現效果。 1 穴位簡介 2 詳細說明 三焦俞穴在背部。腰系上腰帶,腰帶正好在左右腰骨上。以線連結左右腰骨的最高處。此線正好通過第四腰椎骨,然後,從此骨往上的第二個凸骨即第二腰椎骨,第三個凸骨是第
    4 KB (523 個字) - 2021年3月19日 (五) 11:07
  • 膽俞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膽俞,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膽之背俞穴。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布有第10、11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並有第10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 中文名: 膽俞穴 1 基本信息 ▪ 念法 ▪ 取穴方法 2 主治 ▪ 主治疾病 ▪ 功能作用 膽俞穴:Dǎn
    3 KB (423 個字) - 2021年3月19日 (五) 11:05
  • 陽蹺 (分類 413 中國醫學)
    陽蹺脈 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足太陽經的申脈穴,沿外踝後上行,經下肢外側後緣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後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眼內角。與足太陽經和陰驕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行與足少陽經會合於項後的風池穴。 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同時還有濡養眼目,司眼瞼的開合和下肢運動的作用。
    2 KB (375 個字) - 2021年4月11日 (日) 08:46
  • 尺澤 (分類 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尺澤 肘中約紋上動脈中,屈肘橫紋筋骨罅陷中。 在前膊與上膊之關節部、二頭膊肌之外,有橈骨動靜脈、頭靜脈;分布中膊皮下神經、正中神經。 汗出中風、寒熱痎瘧、喉痺、嘔吐上氣、心煩身痛、口乾喘滿、咳嗽唾濁、心痛氣短、肺脹息賁、心疼腹痛、風痺肘攣、肩臂腫痛不擧、尿數遺失、面白善嚔、悲愁不樂。
    1 KB (301 個字) - 2020年6月1日 (一) 20:51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