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S-300P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S-300P(俄語:С-300П,北約命名SA-10「轟鳴」(Grumble),或譯作「抱怨」)是蘇聯國土防空軍第三代地對空導彈系統,用於從超低空到高空、近距離到超遠程的全空域抗擊密集多目標空襲作戰[1]

研製過程

六十年代後期,蘇聯國土防空作戰面臨抗擊敵人高空超音速突破到低空超低空超音速突破、巡航導彈攻擊的轉變。為此要求地對空導彈系統具有全空域作戰能力、更好的機動性以提高生存能力與隱蔽性、更強的電子對抗能力。為此蘇聯政府於1967年批准開始新一代地對空導彈研製。

發射方式

導彈採用筒裝,貯存壽命為10年,不用維護。垂直發射方案。垂直冷發射,由燃氣發生器將導彈吹出發射筒,發射20米後主發動機點火[2]。其射擊死角遠小於傾斜發射。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本身重1450-1800kg.導彈封裝在發射管中,發射加速度達100G。使用氣動舵與推進矢量舵複合轉向。

制導

使用5N63(Flap Lid A)或海軍型3R41(Top Dome)制導雷達系統,指令制導與半主動雷達尋的,同時跟蹤24個目標,引導4枚導彈攻擊4個目標。後期型號使用30N6(Flap Lid B)或海軍型30N6E(Tomb Stone)雷達,指令制導與導彈跟蹤指導TVM(track-via-missile),同時引導12枚導彈攻擊6個目標,機動控制中心可以同時控制12部發射車。

戰鬥部

早期型號戰鬥部重100kg,中期型號戰鬥部重133kg,後期型號戰鬥部重143kg。使用着發引信與近發引信

系統組成與編制

S-300PMU的最小作戰單元是營,包括6個發射連,每連有2-3輛發射車,包括一輛有主指揮室的5P85SU發射車和1-2輛沒有控制室的5P85DU發射車。發射車由MAZ-543M重型卡車牽引,比S-300PM的5T85T半拖車發射系統機動性更強,行軍轉戰鬥時間減少到5分鐘,每輛可裝4枚導彈。導彈營裝備一輛帕卡爾-1(Baikal I)指揮車,76N6低空補盲雷達和照射制導雷達。2-4個營組成一個旅,旅裝備有自動化指揮裝備,技術保障裝備,機械維修和數字維修裝備、備份器材等。營可獨立作戰,也可在旅指揮下作戰。S-300PMU1營包括8-12部5PTE四聯裝發射車和一部30N6E1照射制導雷達、一部76N6低空補盲雷達,一部CT-6YM目標指示雷達。S-300PMU2營包括最多12部5P85SE四聯裝發射車和一部30N6E2照射制導雷達,單獨作戰時增配一部96L6E目標指示雷達。

視頻

S-300P 相關視頻

俄羅斯s-300p,S-400「凱旋」防空導彈發射演習
進行實彈射擊的S-300防空導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