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F-86軍刀戰鬥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F-86軍刀戰鬥機
圖片來自ettoday.net

F-86「佩刀」(F-86 Sab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設計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用於空戰,攔截與轟炸。1947年10月1日首飛,1949年服役。這是美國早期設計最為成功的噴射戰鬥機代表作,除了大量的次型與軍援之外,也衍生出海軍型的FJ怒火系列戰機。同時,第一架在俯衝時超音速以及世界上第一架裝備空對空飛彈的戰機,也都是F-86。它的家族後來衍生出F-100超級軍刀(Super Sabre,或暱稱為軍刀45)戰鬥轟炸機,是第一架能在平飛狀況下超音速執行作戰任務的戰鬥機。軍刀式戰機在美國生產的時間從1949至1956年,期間除自用外也曾大量軍援美國相關盟國,在1956年北美公司停產軍刀式後美國以授權生產方式繼續讓軍刀機產線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地延續至1950年代末期。

F-86接替機種為衍生於F-100的YF-107A終極軍刀戰鬥機[1] (Ultra Sabre,後來競標時為F-105擊敗)。

生產次型

XP-86

F-86的原型機,北美內部編號NA-140,1947年10月1日首飛,製造3架。

F-86A

F-86A是軍刀系列的第一種,採用J47-GE-13渦輪噴射發動機(推力 23.4仟牛頓)。北美公司於1946年11月接到33架生產訂單,此時XF-86第一架原型機尚未試飛。第一架A型於1948年遞交美國空軍,直到1949年生產結束,共有A-1、A-5、A-6、A-7等子型號。33架中絕大多數用於測試和評估,並未進入部隊服役。

真正進入美國空軍單位服役的F-86A是從第二批由F-86B轉單的188架訂單開始,1949年3月到9月之間全部生產完畢。最後一批333架生產訂單是在1949年2月獲准,同年10月開始運交軍方。

F-86B

為了改善未經整理跑道的起降性能,美國空軍提出加大輪胎設計的需求。這一批軍刀機因為差異甚大而將編號改為F-86B。然而增加輪胎尺寸的工作聯帶引發其他相關結構與系統的變更,使得設計工作愈加複雜。等到高壓力輪胎與新的煞車系統成熟之後,這項變更需求反而不再適用,北美公司在1945年底建議將原先190架F-86B訂單拆成188架A與2架C型。經過美國空軍同意之後,F-86B的編號正式廢止。

F-86C

美國陸軍航空隊在1946年提出穿透戰鬥機需求案之際,北美公司以F-86A為藍本大幅修改之後,提出F-86C與麥克唐納公司的XF-88戰鬥機以及洛克西德公司的XF-90戰鬥機同台競標。

F-86D

F-86D是美國空軍第一架全天候戰鬥機,原開發代號YF-95A,但是因為韓戰造成美國財政惡化,因此全天候戰鬥機的開發由F-86系列改造,並沿用系列編號;說是改造,但D型與A型的設計相通性只有20%,基本上已經是不同機型,F-86D最終生產2,504架。

F-86D為了空出雷達裝設空間,原先的機首進氣口下移,改變為類似F-16的下顎式進氣,搭載有後燃器的J47-GE-17渦輪噴射發動機,並且具備電子控制的燃料分配系統。這套系統當飛行員推動飛行桿時,由電子電路根據進氣量、發動機與後燃器的運作狀況來決定供給多少燃料,避免造成無謂的浪費。F-86D的機鼻也安裝一具AN/APG-36雷達,並與休斯E-3/E-4火控系統相連,以提供全天候的攔截能力,但是受限1950年代的電子科技自動化不足,對單座駕駛員負荷極大,曾被挖苦說需要第三隻手才夠操縱。

武器方面,F-86D主要武器是機腹的火箭莢倉,可搭載24枚2.75英吋的巨鼠航空火箭(FFAR),由飛機火控電腦計算目標相關位置後以全彈射擊的單一模式攻擊,除火箭莢艙外另搭載一門20機砲。

  • 1966年5月11日,中華民國空軍的F-86D戰機解除戰備,全數歸還美國後,繼續使用F-86F戰機。

F-86E

F-86A改良型,除垂直尾翼仍留用鋼纜操作,主翼與尾翼改液壓操作提升高速狀態飛行控制性能,並改裝可上下調整的全動式尾翼試圖改善穿音速飛行操作穩定性。共生產456架。

F-86F

F-86F屬於日間戰鬥機的主要型號,共生產2,239架。F型裝備了推力更大的J47-GE-27發動機(推力 26.3仟牛頓),還可攜帶兩個副油箱,作戰半徑增長到690公里,該型機同時具備LABS(低空轟炸系統),專門用於投放小型戰術MK12原子彈。

F-86H

北美公司建造了473架,配備有低空轟炸系統(LABS),並可提供用於核武器。

F-86K

北約版本的F-86D,武器裝配系統為MG-4火控系統,四門20毫米M24A1機砲,每槍可發射132發,APG-37雷達。

F-86L

將F-86D做了新的功能升級,有新的電子設備,延長了翼梢和機翼前緣,修改了座艙的佈局和提高大功率的發動機。

CAC軍刀式

澳大利亞聯邦飛機公司授權生產的軍刀機,正式編號CA-27,3種改型共生產112架。動力更換為勞斯萊斯埃文(Avon)發動機,固定武裝更換為2挺亞丁30毫米轉輪式機炮,機體結構因此有6成重新設計;因此也有直稱為埃文軍刀(Avon Sabre)。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操作外,印尼空軍也有使用。

設計

F-86其設計來自於北美航空公司在二戰時期開發的噴射戰鬥機計畫,1945年1月1日北美接受美國海軍承包開發XFJ-1艦上噴射戰鬥機原型機,當時的XFJ-1雖然已裝備噴射引擎,但是在設計上仍有許多沿襲P-51戰鬥機的部分,尤其是主翼。美國陸軍航空隊在1944年中期起草噴射戰鬥機的需求規劃書,陸航期望的噴射戰機是架單座、中程、可高空飛行的戰鬥轟炸機,北美在需求書發佈後向陸航提出四種設計草案,最後陸航選擇了以XFJ-1設計研改的型號,北美公司代號NA-140的設計,正式合約於1945年5月23日簽訂,美國陸航版本的XFJ-1因為刪除了海上需求配件,並以新材料減重,因此性能表現上會較FJ-1更加出色,極速可從880公里升級到937公里。

雖然速度上得到增益,但是與XP-86同世代的競爭者:洛克希德P-80與共和P-84在極速表現上仍在伯仲之間,當時對飛行性能要求有限的情況下北美公司的方案不一定足以在競爭者間脫穎而出;加上1945年6月北美的技術人員從投降的德國攜帶回他們的噴射戰鬥機實驗數據後,開發團隊發現如果要滿足高速戰鬥機的性能,後掠翼設計不可或缺,1945年8月北美研發NA-140的團隊毅然決定對開發中的XP-86設計進行激進的全面調整,雖然這個想法北美公司營運高層曾反對,但最終工程團隊以風洞實驗參數去說服高層接受研發調整的決議。1945年秋季,北美向陸航要求變更設計的許可;陸航檢查相關調整後,認為該設計有更大潛力,故允諾NA-140的設計更換要求。

XP-86將原本流用P-51的主翼和垂直尾翼全部換掉變成後掠翼,後掠翼設計以對稱四位數翼型為基礎,配合NACA 0009.5-64設計的翼根、NACA 0008.5-64設計的翼尖、有著35度後掠角,搭配檢查Me-262A時所得知的電動穩定器,與新設計的垂直尾翼構型;新設計不免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研製,相關同期戰機在1946年多半完工測試,但XP-86延遲至1947年10月1日始首飛。1948年美國空軍成立,機體編號也修正成XF-86,經過測試美軍對XF-86的性能相當滿意,也要求北美航空盡快將此型機量產,首批量產的F-86A在1949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

F-86在1949年開始撥交美國空軍,第一支接收單位為美國空軍第一戰鬥機聯隊的第94戰鬥機中隊;1950年代初F-86配發規模開始達到聯隊級標準,1950年中韓戰爆發,雖然F-86是當時聯合國部隊最先進的噴射戰鬥機,但是因為數量與轉換訓練尚未結束之故,在前半年美軍在韓國戰場的主力仍是F-80與F-84戰鬥機,直到1950年11月聯合國軍首度與蘇聯製造的米格15接觸後,發覺當前戰機已無法有效制敵,才急忙在1950年12月從美國本土調動3個中隊的F-86增援遠東。F-86與米格-15相較之下,最大水平空速、升限、中低空爬升率都低於米格機,但她因為飛行控制裝置與飛行操作細節設計較為先進,所以高速狀態下的操控性較米格機佳,運動性靈活,也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台,配合雷達瞄準儀,能夠在低空有效對抗來自於蘇聯東歐中國人民志願軍等空軍飛行的米格-15。它亦是美國第一架裝設彈射椅的戰機。在1950年末至1951年初,在朝鮮半島的西北部,從鴨綠江以南至清川江之間的空域,米格-15對F-86造成相當威脅。美國飛行員開始以 Mig Alley 稱呼這個區域,認為進入這個空域就要展開宛如後巷(back alley)中的混戰。而中文媒體大多將alley翻譯成了「走廊」,從而有了「米格走廊」一詞。

武器系統包括6挺白朗寧M2HB12.7毫米重機槍,6挺機槍的子彈會於離機首1000尺集於一點。另外它可以攜帶2000磅炸彈或8枚5吋無導向火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