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F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F型電力機車俄語:Электровоз Ф)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蘇聯鐵路設計製造的一種電力機車[1]

發展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匈牙利德國曾經研究採用高壓工頻單相交流電供電制式的電氣化鐵路;二戰結束後,蘇聯、法國、日本等國相繼在電氣化鐵路幹線開始實踐應用單相工頻交流供電。1950年代,蘇聯首先建成了供電制式為20千伏、50赫茲交流電莫斯科-庫爾斯克-頓巴斯鐵路,同時諾沃切爾卡斯克電力機車廠先後研製了適用於單相工頻交流電氣化鐵路的VL61型(НО)、VL60型(Н6О)電力機車。後經研究發現,25千伏50赫茲交流供電是最能夠平衡輸電效率和供電成本的饋電制式,蘇聯確定在交流電氣化鐵路採用25千伏、50赫茲供電制式。為了吸收單相工頻交流電電力機車的設計和製造經驗,蘇聯於1957年7月向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訂購了50台電力機車,定型為F型;"F"(Ф)代表機車由法國(Франции)進口;其中30台為貨運機車(F/Ф型),10台為帶有再生制動的貨運機車(FR/ФР型),其餘10台為客運機車(FP/ФП型)。

這批機車在車體和轉向架等機械部分參考了法國國鐵CC 7100型電力機車,而電氣傳動部分則借鑑了BB 12000、BB 16000型等法國第一代交流電力機車的牽引控制系統[2]。機車經過改進以滿足蘇聯鐵路的寬軌軌距,同時按蘇聯的要求將電流制式改為25千伏工頻單相交流電,採用引燃管整流並改進了通風系統

首台貨運型機車(F-01/Ф-01)於1959年4月出廠,並由阿爾斯通公司負責在瓦朗謝訥-蒂永維爾鐵路進行試驗;這批機車於1959年至1960年間陸續通過海路交付蘇聯,全部配屬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機務段(локомотивное депо Красноярск)。但這批機車在運用上包括變壓器牽引電動機再生制動空氣壓縮機等方面均遇到不少技術問題,令蘇聯鐵道部門花上不少時間來解決。

至1970年代初期,F型電力機車由於設備自然損耗隨運行里程增加而日益加劇,引燃管整流器嚴重老化,因此開始被VL60型、VL60P型機車取代,並陸續被封存。1973年8月,首批10台F型機車報廢,包括7台F型、1台FR型、2台FP型。1976年8月,另一批7台F型、5台FP型機車報廢。其餘F型機車部分被改裝半導體硅整流器,取代了引燃管,這種機車更名為FK/ФК型。最後一台F型電力機車於1987年報廢。

視頻

F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法國電力機車火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