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84魚叉
AGM-84魚叉(Harpoon)反艦導彈是由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開發的反艦導彈,在1979年裝備部隊使用,也是美國海空軍現役最主要的反艦武器,可以自飛機,各類水面軍艦以及潛艇上發射。此外,美國海軍利用魚叉導彈開發出遠程陸上攻擊型(SLAM:Stand-off Land Attack Missile)。在美國三軍通用編號當中,AGM-84為空射型,RGM-84為艦射型,UGM-84則是水下潛艇發射型,但是他們的基本結構都是相同的[1]。
目錄
[隱藏]發展沿革
在魚叉導彈開發前,美國海軍已經有可空射的AGM-12導彈,1965年由美國海軍航空司令部推動研發的魚叉導彈是一種空射、主要設定目標是潛艦,計劃射程45公里;美國海軍在1960年代初尚無認真地思考艦載反艦導彈的需求,當時核子武器可以將大部分的威脅給解決掉。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用俄制冥河導彈擊沉了以色列的艾拉特號驅逐艦,美國海軍才意識到反艦導彈對水面艦的威脅,並成立團隊評估艦載反艦導彈的需求。在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艾蒙·松華特上將推動下,魚叉導彈在1968年開始方案論證,1970年11月確定開發計劃,1971年1月進行招標,同年6月從參予競爭的5家公司中選定麥道公司為主承包商,進入工程發展階段。
魚叉導彈發展計劃分為武器系統的設計、研製和使用鑑定試驗3個階段。計劃中共用樣本飛彈102枚,其中設計用的有32枚,研製用的有40枚,用於鑑定試驗有30枚;其中80枚為配備尋標器及控制系統的版本,僅有10枚為裝上戰鬥段的全功能實彈。
首批原型彈1972年10月17日試射,原型彈是由固態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不過在後續技術需求上射程加倍至90公里,麥道因此放棄火箭推進,決定以渦輪噴射發動機作為導彈動力。魚叉導彈的動力測試直至1977年3月才試驗結束,共發射樣本飛彈40枚;至1974年起魚叉導彈的主動尋標器開始進行測試。1975年7月投入首批生產,同年12月完成研製,在1977年7月開始進入美國海軍水面艦艇服役,空射型魚叉導彈在1979年服役,配備至P-3巡邏機上;潛射型魚叉導彈則到1981年才完成研發服役。
魚叉導彈開發經費3.823億美元,第一批量產總經費39.096億美元,共生產原型彈84枚、量產彈3,929枚,全速生產狀態為每個月40枚,單價97.4萬美元。至2004年,魚叉導彈家族的總產量超過7,500枚。在搭配濱海戰鬥艦的魚叉Block II+因LCS量產提前告終而停止研發後,美國軍方目前反艦導彈採購計劃以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2]為主要優先,未新購魚叉導彈,僅繼續將庫存升級與翻修。目前的魚叉導彈量產線主要供應國外用戶訂單,量產將持續至2026年。
艦射型魚叉導彈絕大部分都裝設在Mk 141導彈發射架上,但某些缺少放置發射架空間的艦種也可以使用Mk 13型導彈發射器或MK-16反潛火箭發射器投射,如派里級跟諾克斯級。至今仍不相容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
中華民國空軍的F-16 Block 20是全世界F-16族系中第一款整合魚叉導彈做為主力反艦武器的型號。
視頻
AGM-84魚叉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致命的魚叉:美國海軍AGM-84反艦導彈 ,搜狐,2017-12-20
- 移至 ↑ 美軍進行AGM-158C遠程隱身反艦導彈第六次試射,性能如何?,360個人圖書館,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