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龐薰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龐薰琹(1906~1985), 原名鎣, 字虞鉉,筆名鼓軒。祖籍塘橋, 江蘇常熟人,龐鴻文之孫。中國知名畫家,曾深入貴州80多個苗寨,考察少數民族民間藝術,創作《貴州山民圖卷》。其代表作有《地之子》、《路》、 《貴州山民圖卷》 、 《瓶花》等。龐薰琹之妻丘堤,子龐均、女龐濤均為畫家。[1]

作品風格

龐薰琹早期作品主要為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和象徵主義三種風格,並以激進的方式反對寫實主義。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他認同寫實主義,並將寫實和寫意、繪畫性和裝飾性巧妙地揉和在一起,創出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很多作品與維米爾梵高波洛克的藝術風格相似,但又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可謂一部中國現代美術的百科全書。

簡歷

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學醫,課餘學繪畫。1924年畢業,次年赴法國,入巴黎敘利思繪畫研究所學畫,在巴黎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深造。

1930年回國,系統研究中國畫論、畫史,參加旭光畫會、苔蒙畫會,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在上海昌明美術學校、上海美專任教。與張弦、倪貽德發起成立美術社團「決瀾社」。1932年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以後又舉行廣告畫展覽。1936年後任教於北平藝專、四川省立藝專、華西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廣東省立藝專、中山大學[2]

1938年開始搜集中國古代裝飾紋樣和雲南少數民族民間藝術。並深入貴州民族地區作實地考察研究工作。

1947年在廣東省立藝專任教授兼繪畫系主任,兼中山大學教授。[3] 1949年5月29日龐薰琹與劉開渠楊可揚、(鄭)野夫、張樂平朱宣咸溫肇桐陳煙橋邵克萍趙延年等國統區美術先驅代表上海美術界在《大公報》發表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標誌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建國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教務長。

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並負責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同年底任「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展覽會」具體負責人。遵照周恩來總理意見,1954年又籌備四個工藝美術展覽會分赴蘇聯東德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保加利亞展出。並任工藝美術代表團團長赴蘇聯訪問。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長。

1957年被打成右派, 二十二年後平反並受高教級別, 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1985年逝世。

家屬將龐氏遺作479幅捐獻桑梓常熟,於常熟高等專科學校(今常熟理工學院元和校區)建龐薰琹美術館收藏、陳列。

一生主張藝術必須立足於本民族的傳統,又必須不斷吸收、融化和創新。擅長油畫、水彩及白描,尤精圖案和裝飾藝術設計,均融入中國民族特色。代表作品有《大地之子》、《路》、《貴州山民圖卷》及《瓶花》等。著有《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工藝美術設計》、《圖案問題的研究》和《論工藝美術》等。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作品欣賞

參考來源

  1. 中國名家名畫(8):天才藝術家龐薰琹品. 正一藝術. [2021-11-19]. 
  2. 龐薰琹. 藝術中國. [2021-11-19]. 
  3. 龎薰琹(龐薰琹) PANG Xunqin. ravenel.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