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的兒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鼴鼠的兒子》是一則中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1]。
中國寓言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具有文學的價值,而且具有豐厚的思想內容,中國人許多卓越的見識往往蘊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說不了解中國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認識中國文學,也不能完整地認識中國人的思想精華[2]。 可以說每一個故事都向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從這裡能夠瞭望到一個新鮮的天地。那裡不僅趣味無窮,還可以領悟無數的世理。
寓言內容
“ |
小鼴鼠有心要見見世面。聽說陽光下有青的山、綠的水,水中有漫遊的魚群 河岸上是盛開的鮮花、結着碩果的樹木 樹上棲息着五彩的孔雀,嬌小的黃鶯在枝頭婉啼……啊,這一切多麼富於誘惑力!小鼴鼠非去飽覽地面的風光不可了,因為,它這個時候的眼力還是挺不錯的。 剛打地面的洞口出去,小鼴鼠撒歡似地跑着,才溜開幾步,慈母的聲音便從後面追了上來:「乖乖,你是不會游水的,小溪小河雖然幽美,掉進水裡,『咕嚕咕嗜』幾口水會嗆死你的!」 「我該怎麼辦?」小鼴鼠停下來回頭問。 「千萬小心,絕對不能到水邊去。」 「記住啦。」小鼴鼠應着,放慢了腳步。 「小寶貝,等一等,」小鼴鼠剛走了十多步,母親的聲音又從後面響起,「我忘了提醒你,樹上的果子又大又多,成熟了,風一吹便會掉下來,一落到頭上,準會將你的腦袋砸扁。」 「媽媽,這真可怕呀,有什麼好法兒防止嗎?」小鼴鼠大驚失色地問。 「牢牢記住:凡樹底下不要走!」 小鼴鼠應了一聲,慢吞吞地往前爬動。不一會鼴鼠媽媽從後面趕上來,上氣不接下氣地叮囑道:「好兒子,你大概沒聽說過,從草地上穿行,空中會有老鷹撲下,往山路上走動,會碰見攔路猛虎……稍微一麻痹大意,我便再也見不到你了!」 「我到底該怎麼辦?」小鼴鼠急得要哭了。 「你走一步,停一停,把上下左右看分明,再邁第二步。」母親嘆了口氣,接着說,「孩子,既然留不住你,就只好讓你去旅行……」 鼴鼠媽媽回到洞裡,照例掘着地道。第二天,鼴鼠媽媽往前打洞時,和另一隻挖洞的鼴鼠碰上了。當它撥開泥土一摸,竟是自己的兒子! 「孩子,你還在這裡?」母親又驚又喜地問。 「是的,媽媽,」小鼴鼠溫順地回答,「聽了您昨天的幾次吩咐,我覺得我還是一直呆在附近挖洞為好。」 |
” |
寓言的發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3]。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係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着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4]。
世界各國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5],其它比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經》《拉封丹寓言》等。
視頻
鼴鼠的兒子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談民間寓言故事雕塑,學習精深的寓言故事文化,搜狐,2020-06-30
- ↑ 習近平用18字概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搜狐,2019-08-22
- ↑ 寓言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百分網, 2017-11-09
- ↑ 9個寓言故事!提高孩子處事情商!,搜狐,2016-08-22
- ↑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知乎,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