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照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黎照寰(1888年-1968年)字曜生,廣東省南海縣小塘人。中華民國教育家、政治人物。[1]
1907年,黎照寰由哥哥資助,赴美國留學,先後獲得哈佛大學理科學士、紐約大學商科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科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科碩士。留學美國期間,結識了孫中山,並且加入中國同盟會,一度充任孫中山秘書。還與留美中國學人創辦中國科學社、中國經濟問題研究會。[1]
生平
- 1910年加入同盟會。
- 1919年歸國後,黎照寰曾任中國公學大學部教授。
- 1921年,出任香港工商銀行司理。
- 1922年,任廣東經濟調查局科長、廣州華商銀行經理、吳淞中國公學商科教授。
- 1926年,任廣東航政局局長。
- 1927年5月,任武漢國民政府交通部鐵路處處長。
- 1927年10月20日,黎照寰出任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參事。
- 1928年1月12日免職。同時,兼任中央銀行副行長。
- 1928年任鐵道部常務次長。次年兼任交通大學副校長,實際主持校務。
- 1929年1月22日,任國民政府鐵道部參事,任至同年7月23日。
- 1929年10月他辭卻鐵道部常務次長,專職交通大學校長,由仕途轉入文化教育領域。直到1942年交大被迫為汪偽政權接管時離職,任職交大長達13年之久。
- 1929年4月,派為中比庚款委員會委員。
- 1929年6月,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
- 1929年9月10日,任國民政府鐵道部常務次長,任至1930年10月29日。
- 1930年10月之後,任交通大學校長。
- 1942年,汪精衛政權接管交通大學時,黎照寰辭職離開該校。此後,改任浙江之江大學教授。
- 1945年9月29日,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第四屆立法委員。
- 1948年夏,再度被任命為交通大學校長,但因年老請辭。[1][2]
- 1968年9月16日,黎照寰病逝。[1]
圖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 |
交通大學特色
在交通大學任職期間,黎照寰力倡大學自治及學術自由,獨立決定交通大學發展目標,建成了機械學院、土木學院、電機學院、科學院、管理學院及中文系、外文系和一個研究所,形成了以工科為主、管理為輔、理科為基礎的學科格局。黎照寰還秉公招生,杜絕走後門。 孫科之子孫治平曾報考交通大學,因國文一科成績不及格,未被錄取,僅作為選科生到交通大學旁聽。 在黎照寰的領導下,交通大學形成了「門檻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教學特色。[3]在此期間趨於定型。到抗戰前夕,交大在院系規模、師資力量、教學水平、設備條件等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發展成為一所理工管結合的國內外知名大學,被廣大校友稱為建國前交通大學「黃金時期」。[4]
此時的交大畢業生大都成為社會翹楚,引領各界風騷。比如全國最看重的清華留美公費考試。 從1933年留美公費考試重新恢復招考至1936共舉行4屆,本校考取18人,約占20%。1934年,教育部招考留歐官費生25人,赴意大利學習航空工程。交大獨中13人,又占了半壁江山。
卓越人才
從「黃金時期」走出的交大畢業生,日後成為科教精英、愛國志士、學界名家、商界顯赫的不乏其人,比較著名的有「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當代李冰」張光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數學家吳文俊, 「中國航測之父」王之卓,「中國通信界元勛」張煦,中國造船工業的奠基人辛一心,中國第一代著名飛機設計師黃志千,原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致公黨中央名譽主席董寅初,語言學家許國璋,國際問題專家宦鄉,美國「華人電腦帝王」王安,國際航運巨子沈家楨,等等。 「黃金時期」的三十年代的老交大,人才輩出、聲譽遠播,曾享有「東方MIT」、「中國最高工業學府」之稱。
政治生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黎照寰歷任全國政協第三、第四屆委員,上海市政協第一至第四屆委員、副主席,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
著作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黎照寰,佛山市博物館,於2013-06-22查閱. [201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 ↑ 黎照寰,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網,於2013-06-22查閱. [2013-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6).
- ↑ 黎照寰:一個「棄官從教」的大學校長,雪花新聞,2018-06-16
教育職務 | ||
---|---|---|
前任: 孫科 |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1930年—1942年 |
繼任: 吳保豐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代理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