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忠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忠學(1911年12月一1992年12月4日),湖北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長征百團大戰和臨汾、太原等戰事。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是中共九大、十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後勤學院政治部主任、海軍北海艦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海軍東海艦隊第一副政委、政委,海軍顧問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游擊支隊支隊長、分區司令員、軍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臨汾、晉西南、太原、隴南等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功績。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後勤學院政治部主任,海軍青島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海艦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1964年,他調任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書記。1975年起,他擔任東海艦隊第一副政委、政委等職,為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曾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和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黃忠學同志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對革命事業始終充滿了必勝信心。他組織觀念強,堅決聽黨的話,自覺把革命利益擺在首位;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工作刻苦,崇尚務實;胸懷坦蕩,顧全大局,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生活儉樸,對子女要求嚴格;作風民主,平易近人,團結同志,聯繫群眾。

黃忠學同志因病於1992年12月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

生平

1911年12月,黃忠學出生於湖北省天門縣(今天門市)黃家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2]。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積極參加黨領導的農民革命鬥爭,曾經擔任鄉蘇維埃政府書記兼赤衛隊大隊長,土地部部長。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黃忠學歷任紅三軍九師警衛營書記,六師十六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軍政治部宣傳部幹事,九師十八團代理政委,四師政治部宣傳科長等職,隨部轉戰湘鄂川黔地區,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板粟園,中堡,澧縣,張家場,龍山等戰鬥中,他帶領部隊浴血奮戰,經受了考驗。在行軍作戰中,他堅持做好政治教育和宣傳文化工作,為鞏固部隊,保證戰鬥勝利發揮了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黃忠學任八路軍一二O師教導團政治處宣傳股長,一二0師組織部巡視團主任,三五八旅教導營政委,1944年12月入中央黨校學習。他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和反擊日寇「大掃蕩」的戰鬥,參與了建立晉綏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在艱苦的鬥爭環境中,他不畏強敵,堅定果敢,與軍民同甘共苦,積極開展敵後游擊戰爭,保證了戰鬥和教學任務的完成,保衛了旅直機關和地方黨政機關的安全,受到上級的表揚。在解放區大生產運動中,他帶領所屬部隊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一邊生產,一邊戰鬥,為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黃忠學任晉綏軍區第九分區游擊支隊長,軍分區司令員,第一野戰軍七軍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臨汾,晉西南,太原,扶嵋,隴南等戰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頻繁的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戰,善於做好戰時政治思想工作,及時總結和運用攻堅戰,陣地戰的經驗,充分展現了組織指揮才能,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功績。

建國初期,黃忠學參加了我軍院校的組建工作,先後任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軍委後勤學院政治部主任,為總結和研究我黨我軍軍事,政治鬥爭經驗和理論,為我軍培養中、高級軍事指揮人材,付出了大量心血。

1953年,黃忠學調海軍工作後,歷任海軍青島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軍北海艦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他懷着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的責任感,竭盡全力,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1964年,黃忠學調任第六機械工業部,任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後任部黨組書記,核心領導小組組長,革委會主任。在長達11年的時間里,他依靠黨的領導和廣大群眾的支持,排除各種干擾,堅持抓科研和生產,為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做了不懈的努力。

1975年,黃忠學重着戎裝,相繼擔任海軍東海艦隊第一副政委,政委,海軍顧問等職。他經常深入部隊調查研究,指導工作,為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為捍衛祖國的海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2年12月4日,因病逝世,終年81歲。

視頻

黃忠學 相關視頻

長征大會師:三大主力會師,中國工農紅軍,結束了偉大長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