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嘴河燕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嘴河燕鷗
[https://kknews.cc/news/8mxoy5l.html 原圖鏈 接]

黃嘴河燕鷗[1](學名:Sterna aurantia)體長37-43厘米,體重為134-170克。是中等體型的頭頂黑色的燕鷗。嘴大,黃色,腿紅或橘黃色,尾深叉而形長。上體、腰及尾深灰,外側尾羽白,翼尖近黑。

簡介

  • 雄性成鳥頭上部及兩側暗赤紅色,部分標本頭上因少紅色而顯出以棕褐色為主;背及兩肩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

栗色。尾羽中央一對栗色,具黑色羽端;相鄰一對羽基部及羽干旁邊栗色,餘部黑色,再向外一對全黑色;最外側3

對黑色而具寬大的白端斑,其中最外側的一對外緣更全白。翼上小覆羽與背同色;初級覆羽灰黑色;翅餘部黑色,其

余覆羽、三級飛羽及內側次級飛羽密布白色蟲蠹狀細橫紋,最外側7片飛羽有白色的羽干和羽緣。頦淡黑色;喉至胸

由亮赤紅至暗赤紅色,後者有一狹形、或有中斷的白色半環紋,下胸兩側在部分標本中見有露出棕褐色成塊斑狀;以

下為赤紅色至洋紅色。

  • 雌性成鳥頭、頸和胸純為橄欖褐色;腹部為比雄鳥略淡的紅色;翼上的白色蟲蠹狀紋轉為淡棕色。

虹膜淡黃色;嘴黑色;腳淡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95-110克,♀91-105克;體長♂315-368毫米,♀318-350毫米;嘴峰♂18-20毫米,♀18-22毫米;

翅♂150-158毫米,♀150-154毫米;尾♂199-221毫米,♀195-200毫米;跗蹠♂15-17毫米,♀15-17毫米。(註:♂

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600-1500米之間的低山常綠闊葉林中,生活於熱帶雨林,特別是次生密林,也出現於小塊叢林、

竹林和疏林中。

生活習性

單個或成對活動;樹棲性,或攀於小喬木的頂枝間啄食野果,或靜立於樹椏上俟機突襲飛過的昆蟲,偶爾也尾隨着飛

蟲而去,飛行力較差,雖快而不遠。

橙胸咬鵑在中國為冬候鳥。每年8月末9月初離開繁殖地,遷往越冬地,通常到達中國的時間在9月末10月初,大量

遷來的時間在10月中下旬,最遲到11月初。遷徙主要在晚上進行,白天停息下來覓食和休息。在停息地常見和豆雁

、鴻雁在一起,這或許因為它們相近的食物構成和要求的棲息環境較一致的關係。遷徙時無論飛行、休息和覓食均成

群。遷飛時常單列飛行,邊飛邊叫,叫聲甚高。到達越冬地後,分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通常在天氣晴暖時活動積極

,且較分散;陰雨和冰雪及大風天氣則於背風處集成小群,且不大活動。遷離中國的時間多在3月初至3月中下旬,最

晚在4月末至5月初,這多是一些不參加當年繁殖的亞成體。春季遷徙群多以對和家族群組成,群較秋季為小。

橙胸咬鵑在空中和地面上均能捕食,它的食物主要是蝗蟲螳螂蛾類蝶類蜂類等各種昆蟲

及它們的幼蟲,有時也吃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果實、漿果與種子等。

叫聲有點像支離的貓叫聲,一般似「shiu」的3聲斷續,從容不迫地發出,大概1分鐘叫5、6次,衝擊捕蟲時或驚恐

時也常發出似「krak」的單噪聲,但平時甚靜,不但棲止時不愛叫,來來去去也甚寂靜。雄鳥囀鳴為五音一拍的kek

tau tau tau tau。粗啞的kek kek聲反覆鳴叫。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繁殖於西伯利亞北極海岸到白令海峽、北美洲極北部、歐洲西部及格陵蘭島西部。越冬在北美洲、

墨西哥、裏海、黑海、地中海、中亞、印度、緬甸、日本朝鮮

中國分布: 越冬在中國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和台灣。遷徙期間遍布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華北、新疆、西藏等地

。指名亞種有記錄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山東及河北。越冬區在長江流域及華東各省至湖北、湖南及台灣。也見於西

藏南部。冬季有約2萬個體在鄱陽湖。

亞種分化

橙胸咬鵑(5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橙胸咬鵑婆羅洲亞種 Harpactes oreskios dulitensis Ogilvie-Grant, 1892 2. 橙胸咬鵑尼亞斯島亞種 Harpactes oreskios nias Meyer de Schauensee & Ripley, 1940 3. 橙胸咬鵑指名亞種 Harpactes oreskios oreskios Temminck, 1823 4. 橙胸咬鵑雲南亞種 Harpactes oreskios stellae Deignan, 1941 5. 橙胸咬鵑馬來亞種 Harpactes oreskios uniformis Robinson, 1917

繁殖方式

橙胸咬鵑的繁殖期為 3-5月,營巢於天然的樹洞之中,或者在殘存的樹幹上自己掘洞築巢。每窩產卵2-4枚,卵的顏

色為淡咖啡色,形狀為圓形。孵化期為17-19天,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雛鳥為晚成性。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 種群現狀

橙胸咬鵑過去一直是中國主要狩獵鳥類之一,擁有較大的種群數量。1985年以來,由於環境惡化和過度狩獵,種群

數量已急劇減少。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國的越冬種群數量僅為2170隻。全球報告

,1955-1974年,在北美的越冬種群數量為20萬隻,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分別為25萬和 55000隻,主要是太平洋亞

種;歐洲約為30萬隻 (Philippona 1972),主要是指名亞種;加拿大亞種估計為1800隻,阿拉斯加亞種估計為

1500隻,格陵蘭亞種估計為12000-15000隻。


參考文獻

  1. 動物圖集:黃嘴河燕鷗. 每日頭條. 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