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齒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鯊齒龍屬(屬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噬齒龍、噬人鯊龍,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白堊紀的阿爾比階晚期到森諾曼階晚期的非洲,約1億到9300萬年前。
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比暴龍還要長,但是重量不及暴龍。 鯊齒龍的屬名意為「擁有鯊魚牙齒的蜥蜴」,是以鯊魚的屬名Carcharodon為名;carcharo意為「鋸齒狀的」,odonto意為「牙齒」,而saurus意為「蜥蜴」。
鯊齒龍原產於埃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基本覆蓋棘龍的出沒範圍,但是又比棘龍的分佈廣。
解剖及形態學
鯊齒龍是已知最大型、最重的獸腳類恐龍之一。根據不同科學家的估計值,撒哈拉鯊齒龍的身長約在12到13公尺之間,體重約在6到9公噸之間[1]。由於伊吉迪鯊齒龍的頭骨更大,伊吉迪鯊齒龍的身長可能超過13公尺。
鯊齒龍是肉食性恐龍,有巨大的嘴部,及達8英吋長的鋸齒狀牙齒。古生物學家曾一度認為鯊齒龍的頭顱骨是獸腳亞目中最長的。可是因為原有的非洲頭顱骨中缺少了前上頜骨及方骨,導致了對其實際大小的錯誤估計。有研究指撒哈拉鯊齒龍的頭顱骨實際是1.6米長;而新發現的伊吉迪鯊齒龍(C. iguidensis),頭骨長達1.75公尺[2]。目前最長、大的頭顱骨屬於鯊齒龍的近親南方巨獸龍,估計可達1.95公尺。
撒哈拉鯊齒龍的顱腔及內耳結構很像鱷魚。大腦與整個腦部的相對大小,類似爬行動物,但較虛骨龍類及鳥類為小。
發現及分類歷史
鯊齒龍化石最先是由Charles Depéret及J. Savornin於1927年在北非所發現,發現於阿爾及利亞的卡瑪卡瑪地層(Kem Kem Formation),地質年代為阿爾比階[3]。原先被歸類為斑龍的一個種,撒哈拉斑龍(Megalosaurus saharicus)。
在1931年,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 von Reichenbach)改建立為鯊齒龍屬,模式種是撒哈拉鯊齒龍(C. saharicus),並沿用至今。他斯特莫命名鯊齒龍的原因,是因為牠們有著類似噬人鯊屬的牙齒,而這牙齒並非彎曲,幾乎是兩邊對稱而前緣凸。這個鯊齒龍的首個化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在1996年,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在摩洛哥的卡瑪卡瑪組發現了鯊齒龍的頭蓋化石[4]。
在2007年,塞利諾也發現了鯊齒龍屬的另一個物種,在上頜骨、腦殼與撒哈拉鯊齒龍有所差異。這一新的物種是1997年在尼日發現,並在2007年命名為伊吉迪鯊齒龍(C. iguidensis)。
參考文獻
- ↑ Therrien, F.; and Henderson, D.M. My theropod is bigger than yours...or not: estimating body size from skull length in theropod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7, 27 (1): 108–115. doi:10.1671/0272-4634(2007)27[108:MTIBTY]2.0.CO;2.
- ↑ Briggs, Helen. New meat-eating dinosaur unveiled (Web). News article about; Carcharodontosaurus iguidensis was one of the largest meat-eaters that ever lived. BBC NEWS. 12 December 2007.
- ↑ Depéret C. & Savornin J. Sur la découverted' une faune de vertébrés albiens à Timimoun (Sahara occidental). Comptes rendus de l' Académie des Sciences (Paris). 1927, 181: 1108–1111.
- ↑ Brusatte, S. and Sereno, P.C. (2005). "A new species of Carcharodontosauru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Cenomanian of Nig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llosauroid phylogen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5: 4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