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鶚
高鶚
原文名 egao
出生 1758年
中國北京
逝世 約1815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
職業 清代官員、作家
知名作品 《高蘭墅集》
《蘭墅詩鈔》

高鶚,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遼寧鐵嶺人,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

文學特點

高鶚的創作可分為前後期。以乾隆五十三年中舉為分界線,前期喜寫詞,後期喜寫詩。他的詞風近於晚唐五代的花間詞,穠艷多姿,稍似溫庭筠,但還不像溫的過於輕浮。詞作內容大體分四種:一,塾師生活,如《竹素來謁又贈》;二,感事詠懷,如《憶王孫》《好女兒》《錦帳春》,塑造堅貞的少女形象,鮮明逼真,富有時代氣息;三,冶遊,如《聲聲慢》,留下了他年少時和貴族子弟出入歌樓舞榭的放浪痕跡;四,與畹君的戀情,如《南鄉子》《唐多令》《江城子》《臨江仙》《惜余春慢》,其《金縷曲》極力描繪與畹君的悱惻哀艷之情,如泣如訴,百轉千回,往事歷歷,含情真摯。

高鶚寫詩注重修辭立誠、表情達意,以盛唐為宗,學杜詩特別用力,一洗脂粉香澤氣息,擴大了題材範圍,詩風莊雅豪放,語言雄勁有力。他的七律可以稱得上是其詩作中的佼佼,特別是抒發興亡之感的,不單氣象恢弘,聲調和諧,意境高遠,而且由于越出了個人的狹小生活,觸及了重大的歷史主題,多少有點群眾立場,含有朦朧的民族意識,如《晚歸過三忠祠》。

高鶚在藝術實踐上講究創新,注重立意,用典上善於翻新,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其缺陷是:在內容上反映的生活面不甚寬;在表現形式上,個別對仗還不甚工;同時個別詞語也失之晦澀。儘管如此,還是瑕不掩瑜,其成就是為主的。(以上資料來源[1]

主要功績

綜述

紅學界對高鶚的爭議圍繞兩個焦點:一是他對後四十回做了什麼,二是如何評價後四十回的文學成就。

在19世紀評點派那裡,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是不分家的;20世紀20年代,胡適俞平伯考證後四十回為高鶚續作,但並未否定其文學價值和貢獻;建國後,以周汝昌為代表的大陸紅學界極力打壓甚至惡罵後四十回,高鶚隨之被妖魔化,只有台灣林語堂等少數學者堅持為高鶚鳴不平 ;21世紀初,由於百家講壇的廣泛影響,社會上出現了全盤否定高鶚、腰斬後四十回、狗尾續貂的不良傾向。

高鶚正方

張問陶《贈高蘭墅(鶚)同年》自註:「傳奇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胡適等學者把這個「補」字理解為「續」,此即「高鶚續書說」的起源。

學者又根據張問陶《冬日將謀乞假出齊化門哭四妹筠墓》自注「妹適漢軍高氏,丁未,卒於京師」,把張問陶妹夫「漢軍高氏」說成是高鶚,以此強化張問陶那個「補」字的效力。例如,震鈞《天咫偶聞》(清光緒三十三年刊本)卷三:「張船山有妹嫁漢軍高蘭墅(鶚),以抑鬱而卒,見船山詩集……世行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蘭墅所為。」

高鶚反方

四川學者胡傳淮發現了張問陶妹夫漢軍高氏的新材料。嘉慶二年(1797)冬,張問陶等在為其父撰寫的《朝議公行述》中明文提到,四妹張筠嫁給了漢軍高揚曾。民國十三年刊本《遂寧張氏族譜》卷一證實張問陶妹夫高揚曾的身份為鑲黃旗漢軍襲騎都尉。由此可知,張問陶四妹張筠的丈夫不是高鶚,而是漢軍高揚曾。張問陶與高鶚並無親戚關係,他所說的「補」字更不能曲解為「續」,而是補綴、打補丁、編輯、整理、校對的意思。

俞平伯曾運用文學考證法批評後四十回的諸多矛盾,林語堂《平心論高鶚》則運用同樣的方法鑑定後四十回來自曹雪芹原稿,認為高鶚只是對原稿進行了必要的編輯整理,而沒有續寫。張慶善說,對於高鶚改變《紅樓夢》藝術性和思想性的說法,其實是沒有根據的。高鶚保留了紅樓夢手稿中的基本風貌,將一些稱謂、輩分做了適當調整,增加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感。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紅樓夢》、李少紅2010版電視劇《新紅樓夢》,吸取馮其庸張慶善等紅學名家的意見,將署名更改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

(以上資料來源[2]

參考資料

  1. [1]古詩文網
  2. [2]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