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縣是宜賓市轄縣。位於四川省南部,東經104°21′~104°48′、北緯28°11′~28°47′。東鄰珙縣、長寧,西接宜賓縣,南界筠連,北與宜賓市相望,東北、西南分別與南溪和雲南省鹽津縣毗連。縣境南北長61千米,東西寬32千米,總面積1323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人(2012年)。全縣轄12個鎮、7個鄉:文江鎮、慶符鎮、沙河鎮、嘉樂鎮、大窩鎮、羅場鎮、蕉村鎮、可久鎮、來復鎮、月江鎮、勝天鎮、復興鎮、趲灘鄉、羊田鄉、落潤鄉、瀠溪鄉、慶嶺鄉、雙河鄉、四烈鄉。縣政府駐慶符鎮,距宜賓市區62千米。
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與雲貴高原交接地帶,地勢北低南高。地形山地、丘陵[1]、槽壩相間,分別占總面積的43.88%、43.72%、12.4%。有南廣、清河、宋江等主要河流,分屬金沙江和長江水系。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8.1℃,降水量1021毫米,無霜期360天。宜珙鐵路,206、309省道過境,南廣河通航。有石門題刻、文峰塔、半邊寺摩崖造像、民族岩墓群、紅岩山流米寺、七仙湖等景觀和著名烈士李碩勛紀念館及其故居等。
歷史沿革
縣境漢為南廣縣地。自唐以後,均因山川險峻而以「高」字命名。據《郡縣釋名》四川卷下載:高縣「治南有眺遠山,即雲崇岡,其峰最高,登之則四遠皆可眺望。舊志所謂崇巒嶮者此也,縣之名高以是。」唐大足元年(701年)置羈縻高州。元置高州。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州為縣,正德中復為州,清順治初年又改為縣。1950年沐愛縣併入,1960年慶符縣併入。先後隸屬於敘州府、下川南道、永寧道、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宜賓專區、宜賓地區、宜賓市。
1996年,高縣面積1321平方千米,人口約48.7萬人,轄12鎮12鄉:文江鎮、嘉樂鎮、羅場鎮、蕉村鎮、慶符鎮、可久鎮、大窩鎮、來復鎮、勝天鎮、月江鎮、沙河鎮、復興鎮、趲灘鄉、騰龍鄉、白廟鄉、仁愛鄉、落潤鄉、羊田鄉、四烈鄉、賈村鄉、翻身鄉、瀠溪鄉、慶嶺鄉、世和鄉。縣政府駐文江鎮,距宜賓市區45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高縣常住總人口472335人,其中:文江鎮80047人,慶符鎮47650人,沙河鎮44753人,嘉樂鎮15875人,大窩鎮24179人,羅場鎮26436人,蕉村鎮28349人,可久鎮16106人,來復鎮20012人,月江鎮28003人,勝天鎮22551人,復興鎮15111人,騰龍鄉8016人,白廟鄉6555人,仁愛鄉4842人,趲灘鄉4432人,羊田鄉11310人,落潤鄉13814人,瀠溪鄉10116人,慶嶺鄉13110人,雙河鄉12631人,翻身鄉4656人,四烈鄉5735人,賈村鄉8046人。
2001年末,全縣總人口50.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9萬人,農業人口45.13萬人。
2004年,高縣轄12個鎮(慶符、文江、沙河、嘉樂、大窩、羅場、蕉村、可久、來復、月江、勝天、復興)、12個鄉(騰龍、白廟、仁愛、趲灘、羊田、落潤、瀠溪、慶嶺、翻身、四烈、賈村、雙河)。
2005年10月8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34號)批准,同意高縣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24個鄉鎮調整為19個鄉鎮:(1)撤銷翻身、仁愛、騰龍、白廟、賈村5個鄉建制。(2)擴大4個鄉鎮行政區域。將原翻身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慶符鎮。慶符鎮政府駐連心街。將原騰龍、白廟、仁愛3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文江鎮。文江鎮政府駐懷仁路。將原賈村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四烈鄉。四烈鄉政府駐玉皇樓。將原文江鎮所轄的新寨、前峰、福健、陽紅、花紅、灣灘6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落潤鄉。落潤鄉政府駐落潤坎。這次行政區劃調整後,高縣轄12個鎮(慶符、文江、沙河、嘉樂、大窩、羅場、蕉村、可久、來復、月江、勝天、復興)、7個鄉(趲灘、羊田、落潤、瀠溪、慶嶺、四烈、雙河)。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高縣常住總人口411123人,其中:文江鎮68433人,慶符鎮56650人,沙河鎮39046人,嘉樂鎮13728人,大窩鎮20733人,羅場鎮26169人,蕉村鎮23829人,可久鎮14490人,來復鎮18752人,月江鎮25448人,勝天鎮19193人,復興鎮13582人,趲灘鄉3174人,羊田鄉10864人,落潤鄉16915人,瀠溪鄉7578人,慶嶺鄉9594人,雙河鄉9937人,四烈鄉13008人。
視頻
高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三大平原/丘陵、四大高原/盆地等區域地理知識總結,速看!,搜狐,2017-10-10
- ↑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搜狐,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