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1972年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東屯渡鄉(今芙蓉區馬王堆街道),是馬王堆漢墓的眾多隨葬品之一。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簡介
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1972年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東屯渡鄉(今芙蓉區馬王堆街道),是馬王堆漢墓的眾多隨葬品之一。現藏湖南省博物館。在馬王堆一號漢墓的錦飾內棺的蓋板上,覆蓋着一幅彩繪的帛畫,保存完整,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技法精妙,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1]。這幅帛畫用單層的細絹作地,絹地現呈棕色,呈T形,上寬下窄。其製作方法是用三塊絹帛拼成,中間用一長條整幅的絹,再取相當於長條三分之一的絹裁成兩半,分別拼縫在長條上部的兩側。頂部裹有一根竹竿,並系以棕色的絲帶,以便張舉懸掛。中部和下部的兩個下角,均綴有青色細麻線織成的筒狀絛帶,長均為20厘米餘。
這幅帛畫的畫面,大體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上部,即拼幅加寬的部分,長67厘米,繪日、月、升龍及蛇身神人等圖像;下部,即未拼幅加寬部分,長1.38米,繪交龍及墓主人等圖像。
形制
帛畫覆蓋在一號墓即辛追墓的內棺上,呈T字形,長205厘米,上部寬92厘米,下部寬47.7厘米,製作精美、色彩鮮艷,畫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別表現了天上、人間與地下的場景,體現了西漢初年的神仙方術思想[2],學者認為帛畫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國。
帛畫的內容
馬王堆帛畫整幅畫面成T形,長205厘米,上部寬約92厘米,下部47.7厘米,頂部兩端系有絲帶便於懸掛。畫作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層,第一層主要描繪的是升天后的景象,有日月、升龍以及天門,第二層畫墓主從人間到天上的過度,以帷幕為界,描繪死者將要升天,前方有人跪迎,後方有三名侍女隨從。第四層畫死者生前的宴飲和其他神物。整幅帛畫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天上、人間、地下」,天上所描繪的是天國景象、人間所描繪的是墓主生活、地下所描繪的是陰間神怪。無論是「引魂升天說」、「引魂入地說」還是「天國、人間、地府層級說」,實際上都是漢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間,帛畫畫工在畫中着力突出墓主在人間的中心地位,通過天地諸神對墓主的關照和青睞便顯出其尊貴,究其核心,馬王堆漢墓帛畫的主題依然意在通過藝術手段為死者提供一個有如生前一樣的舒適生活空間,使其死後繼續享受優越的生活和顯赫的地位。
上部象徵着天上的境界。右上角繪一輪紅日,日中有一隻黑色的鳥,應為「金烏」。其下有一扶桑樹,枝葉間掛有八個小太陽。左上角繪一彎新月,月上有一隻口銜流雲的蟾蜍,還有一隻玉兔。月下有一女子雙手托月,似在飛舞,應為嫦娥奔月。在兩邊的日月之下,各有一條巨龍,二龍龍首相對,張口吐舌。日月之間,繪有一個人首蛇身的神,披髮危坐,紅色的長尾自環於周圍,而交於身下,兩旁有五隻鳥正曲頸向上。在畫面上部的最下邊,對立着兩個橫座的柱子,形成一個門道,門柱上各有一隻小豹子,柱間有二人衣冠楚楚,頭帶「爵弁」,拱手對坐,可能就是天門的守門神。其上有兩個騎偶蹄動物的異獸,異獸各執繩索牽着一隻環鈕的特鍾,鐘的兩銑系有組帶。異獸所騎動物,身着白地花衣,頭和四足皆赤。鐘的上面又有兩隻展翅俯瞰的鳥,與人首蛇身的神人兩旁的鳥相似。
帛畫上部的畫面,內容既有日月、神人,又有天門和門神,應適當是封建統治階級夢想死後「升遐」所到的「天國」圖景。
視頻
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精彩搶先看!《國家寶藏》第六期 ,搜狐,2018-01-13
- ↑ 中國古人有多厲害?這些禁止出境的文物,說明了一切! ,搜狐,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