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根草 [1]學名Chrysopogon zizanioides),又名培地茅、岩蘭草,國際通用名稱為Vetiver,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次大陸與中南半島,經人工栽種,目前廣泛分佈於亞洲非洲美洲澳洲熱帶亞熱帶地區。

目錄

型態

從形態上看,香根草有點像檸檬草,地上部分密集叢生,稈高1~2 m;葉片條形,質硬,寬4~10 cm;圓錐花序長15~40 cm,分枝以多數輪生,在秋季開花,一般無果,主要靠分櫱繁殖;縱深發達根系可深達2~3 m(迄今最深的根系在泰國,為5.2 m),根直徑一般為0.7~0.8 mm,抗張力是等徑鋼材的1/6。香根草能適應各種土壤環境,強酸強鹼、重金屬和幹旱、漬水、貧瘠等條件下都能生長。香根草屬低補償(C4)植物,光合作用強,日溫達10 ℃時就萌發生長。在自然條件下香根草很少結實,但去年廣東湛江師範學院劉金祥在我國唯一成群落分布的香根草原產地--廣東吳川採到香根草種子後,通過香根草種子繁殖技術成功培育出香根草幼苗,標志著我國野生香根草屬於能夠進行有性繁殖的品種,將為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供嶄新的研究領域。此外,香根草沒有根莖或匐伏莖,故不會成為農田雜草。香根草也極少感染或傳播病蟲害,多數能生活幾十年甚至數百年。 多年生粗壯草本。須根含揮發性濃鬱的香氣。稈叢生,高1-2.5米,直徑約5毫米,中空。葉鞘無毛,具背脊;葉舌短,長約0.5毫米,邊緣具纖毛;葉片線形,直伸,扁平,下部對折,與葉鞘相連而無明顯的界線,長30-70釐米,寬5-10毫米,無毛,邊緣粗糙,頂生葉片較小。圓錐花序大型頂生,長20-30釐米;主軸粗壯,各節具多數輪生的分枝,分枝細長上舉,長10-20釐米,下部長裸露;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無毛;無柄小穗線狀披針形,長4-5毫米,基盤無毛;第一穎革質,背部圓形,邊緣稍內折,近兩側壓扁,5脈不明顯,疏生縱行疣基刺毛;第二穎脊上粗糙或具刺毛;第一外稃邊緣具絲狀毛;第二外稃較短,具1脈,頂端2裂齒間伸出一小尖頭;鱗被2,頂端截平,具多脈;雄蕊3,柱頭帚狀,花期自小穗兩側伸出。有柄小穗背部扁平,等長或稍短於無柄小穗。染色體2n=20 (Christopher,1978)。花果期8-10月。 [2]

參考文獻

  1. 香根草介紹,互動百科
  2. 香根草介紹,華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