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飢戰》旨在闡述深入敵國作戰時如何解決後勤供應以防止部隊因缺糧而失敗的問題。它認為,在出兵進入敵國的情況下作戰,只有分兵抄掠以奪取敵人的糧倉和積蓄,才能確保部隊糧餉而奪取作戰勝利。古代戰爭的經驗表明,遠離本土而深入異國作戰,由於戰線過長,交通不便,運輸工具落後等原因,部隊糧秣供應完全依靠從本國長途運送,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採取「因糧於敵」,即取用於敵國的辦法,便成為古代戰爭中常為兵家所運用的一個有效辦法。
原文
凡興兵征討,深入敵地,芻糧乏闕,必須分兵抄掠,據其倉廩,奪其蓄積,以繼軍餉,則勝。法曰:「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①
《北史》:北周將賀若敦②率兵渡江取陳湘州③。陳將侯④討之。秋水泛濫,江路遂斷。糧援既絕,人懷危懼。敦於是分兵抄掠,以充資費。恐瑱等知其糧少,乃於營內多聚土,覆之以米。召側近村人,佯有訪問,隨即遣之。瑱等聞之,以糧為實。敦又增修營壘,造廬舍,示以持久。湘、羅⑤之間,遂廢農業。瑱等無如之何。初,土人乘輕船,載米粟及籠雞鴨以餉軍。敦患之,乃偽為土人船,伏兵甲於中。軍望見,謂餉船至,逆水爭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軍數有叛者乘馬投瑱,瑱輒納之。敦乃取一馬,牽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馬畏船不敢上。後伏兵於江岸,使人乘畏船馬詐投瑱軍,瑱即遣兵迎接,爭來牽馬。馬既畏船不上,伏兵發,盡殺之。後實有饋餉及亡奔瑱者,猶恐敦設詐,兵不敢受。相持歲余,瑱不能制。
注釋
①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語出《孫子兵法·作戰篇》。
②賀若敦:北周將領。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人。善騎射,多計謀。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後恃功懷怨為丞相宇文護所不容,而被逼自殺。
③湘州:馬本及各本皆誤作「湘川」,今據史校改。湘州,南朝陳長沙郡治所,位於今湖南長沙。
④侯瑱:馬本及唐本皆誤作「侯琪」,今從汪本。侯瑱,陳朝將領。
巴西充國(今四川南充西北)人,字伯玉。作戰勇敢,在梁朝時因平定侯景叛亂有功,任豫州刺史。陳文帝時,官至太尉。 ⑤羅:即羅州,位於今湖北房縣西北。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4]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5]。
視頻
飢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 ↑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 ↑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
- ↑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 ↑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