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羽號防護巡洋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音羽號防護巡洋艦(日語:音羽/おとわ Otowa ?)是舊日本海軍的防護巡洋艦,最大的特點是日本海軍中第一艘搭載了日本國產水管鍋爐的軍艦。本艦火力和防護相對薄弱,而比較強調速度,定位上比起防護巡洋艦更接近於通報艦。本艦在日俄戰爭期間建成,參加了對馬海峽海戰。其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天氣原因觸礁沉沒[1]。
本艦得名自山城國(今京都府內)洛東清水寺以南的音羽瀑布。
背景
1895年12月,時任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向議會提交了第一期海軍擴張計劃,其中三等巡洋艦僅計劃建造一艘。到了1901年(明治34年),海軍考慮到護航的需求,希望將新建三等巡洋艦擴充至三艘(即日後的新高、對馬及本艦音羽)。由於經費不足,海軍計劃將原定建造的3艘魚雷炮艦裁減兩艘,節省下來的預算改用作建造第三艘三等巡洋艦(即本艦)以及一艘淺水重炮艦(即宇治)。這一要求得到了大藏大臣的同意。
1902年(明治35年)4月所批覆的本艦艦體及輪機費用為132萬餘日元,實際花費為139萬餘日元。有關方面雖然對艦體部位進行了一定的削減,但因為原材料價格有所上漲,此外本艦所採用的國產鍋爐造價較進口尼克勞斯式鍋爐要高,實際費用依舊較預算超出了一些。
概述
本艦原本是打算作為新高級防護巡洋艦的3號艦,但因為預算的緣故,在噸位上縮小了十分之一,同時火力和防護比起新高級也更為弱化,節省下來的噸位用以增加輪機等部位。結構方面,本艦與新高級基本相同。動力方面,本艦是日本第一艘搭載了國產艦本式イ號(又譯「伊號」)鍋爐的軍艦,可以提供227 psi(1.57 MPa)的蒸汽壓力(作為對比,新高級所採用的尼克勞斯式鍋爐為213 psi(1.47 MPa))。本艦所使用的垂直三段膨脹式蒸汽引擎也與新高級基本相同,只是出力稍微大一些。設計者本來打算利用航速優勢來彌補火力和裝甲的不足,但本艦實際建成時最高速度只能達到21節(39千米每小時),僅比新高級快了一點點。
本艦主炮為兩門40倍徑單裝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副武器則是6門40倍徑單裝120毫米(4.7英寸)速射炮。輕型武器包括4門76毫米6磅炮,以及兩門小口徑機關炮。由於當時的一種思潮認為,艦艇上毫無防護的魚雷發射管對於軍艦自身有着巨大的危險,還不如不裝。因此本艦與新高級一樣,完全沒有裝備魚雷發射管。
本艦採用了哈維爾滲碳裝甲,防護能力與高砂相當。裝甲甲板水平部分厚50毫米,傾斜部分為75毫米[2]。主炮炮盾裝甲為37毫米。司令塔裝甲厚100毫米。
視頻
音羽號防護巡洋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音羽級防護巡洋艦,模型飯,2014-11-20
- ↑ 日本音羽防護巡洋艦艦長 ,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