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海大學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海大學圖書館(Qinghai University Library)始建於1958年,是青海大學下屬圖書館。

歷史沿革

青海大學圖書館,1991年12月由香港邵氏影業公司董事長邵逸夫先生捐款200萬港幣,青海省政府撥款200萬人民幣興建的圖書館大樓竣工,面積為6232平方米,閱覽座位872個。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青海省對全省高校進行結構布局的調整,青海大學圖書館從1997年、2001年、2004年先後三次大的院校整合,青海大學圖書館由總館和三個分館、兩個科技信息所組成。即:醫學院圖書館、青醫附院圖書館、繼續教育[1]學院圖書館、農科院科技信息所和畜牧獸醫科學院科技信息所。

場館規模

大部分文獻為90年代前出版的,館藏文獻較陳舊。館藏文獻以農牧、醫學方面的館藏最為特色。館舍總面積為1.18萬平方米,生均1.5平方米,閱覽座位約2318個。其中校本部館舍面積為7153平方米(圖書館面積6233平方米,科技館新增閱覽室920平方米),藏書面積為1200平方米。另外,還設有學術報告廳座位160個,校本部圖書館建築古樸典雅,環境優美舒適。服務方式體現現代圖書館服務特徵即:開放式、自動化、網絡化,多功能的服務。成廣大讀者學習研究、開展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是學生的「第二課堂」。

服務宗旨

圖書館緊緊圍繞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秉承「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圖書館文化精神,在向全校師生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服務的同時履行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能。

館藏管理

1995年確定為農業部定點查新單位,並在1998年授予青海省農林業科技查新諮詢中心。1997年成立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文獻檢索[2]一級站(現改名CNKI知識網絡服務一級站).並且是青海唯一普通版、專家版和各專輯代理發行單位。 圖書館現有正式職工75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25人,占全館職工的33%;中級職稱25人,占全館人數的33%;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6人,占全館職工的48%;文檢課教師12名,每年文獻資源購置經費為50萬元左右。校本部圖書館現由5個部(室)組成,辦公室、流通部、科技信息部、采編部、技術部。

服務承諾

圖書館實行連續開館,自由開放服務。閱覽室平均每周開放94.50小時,自習室開放時間達到98小時,向讀者提供全開架、全方位、多功能、高效率的服務。

數字圖書

隨着信息載體無紙化和信息傳播的網絡化,傳統形式的圖書館向數字化圖書館轉變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我館以現有的館藏文獻為基礎,以學校的重點學科為主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始終堅持立足地方,自覺適應,主動服務和服從於本省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的辦館思路。採用大連博菲特公司的《文獻管理集成系統6.0(增強版)》,該系統具有流通管理、採訪、編目、典藏、公共諮詢、閱覽室管理等模塊,均已在圖書館利用,運行情況良好。技術部在現有書目數據庫的基礎上,應用ASP . NET技術研發了具有自主產權的一期公共書目查詢系統WEB應用系統環境,可在互聯網上應用。配合學校發展要求,在柴達木化工資源開發應用,黃河水電資源梯度開發、高寒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高寒農作物、有色金屬資源開發等方面,提供文獻保障,並以此逐步形成全省學科信息資源中心。

未來發展

這幾年來學校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實現了省部共建、進入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實現了博士點零的突破。07年將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優秀評估,爭取躋身國家「211工程」百所高校行列,建成一所西北一流,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綜合性大學。隨着學校的發展,也給圖書館帶來了發展機遇,無論從館舍面積、閱覽座位、館藏文獻資源建設、自動化建設、服務水平和質量、人員素質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藉助學校的發展契機,圖書館也制定了「十一五」發展規劃:立足於現代化圖書館建設目標,加強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計算機網絡教學及數字化建設、圖書館隊伍建設等。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將我館建設成具有青海大學特色的,在西部及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的現代化圖書館。

視頻

青海大學圖書館 相關視頻

青海大學圖書館隨拍
青海省圖書館:讓館藏古籍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繼續教育? ,搜狐,2020-06-30
  2. 史上最全的中外文獻檢索網站!,搜狐,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