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原圖鏈接來自 簡書 的圖片

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立項,1995年運行,2000年、2003年兩次評估結果均為「優」,是雷達信號處理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由於其後在1998年歸屬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管轄的國防重點實驗室序列,故又稱雷達信號處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屬性

實驗室是國家首批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4月正式立項,1995年9月通過驗收並正式運行。分別於2000年和2003年通過了國家的考核評估,評估結果為「優」。實驗室的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數字信號處理小組,1980年發展成為電子工程研究所,1991年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雷達[1]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支撐

實驗室是承擔雷達信號處理領域基礎性研究任務的實驗室,同時也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國家級重點學科的科研和教學基地,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該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多次評估中名列全國第一。實驗室現有工作面積約5200平方米,擁有各種信號產生、測試分析和數據採集用的先進儀器設備以及電子系統自動化設計手段,工作環境良好。

宗旨

實驗室的發展宗旨為:面向我國國防建設對雷達技術的重大需求,面向本學科國際研究前沿,開展雷達系統及信號處理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及關鍵技術攻關等研究工作,為我國新雷達的研製生產提供適用的先進信號處理技術。

團隊

實驗室經過多年的建設和運行,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質的科研梯隊。梯隊中既有學術造詣很高的中科院院士,也有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還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紀優秀人才」、「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等一批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實驗室現有各類人員47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14人),副教授、高工11人,講師、工程師及其他16人。中科院院士保錚教授是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任實驗室主任為總裝備部專業組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獲得者劉宏偉教授。

影響

實驗室根據國家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科的發展,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活動,承擔並完成了一批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科技預先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國家「973」和「863」高技術項目等縱向課題;還有與有關廠、所合作的橫向合作項目,許多科技成果已在雷達中得到應用。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有40項,包括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 現有近450多名碩士生、130多名博士生和多名博士後在實驗室學習和工作。實驗室的教學活動與科研緊密結合,已培養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理論基礎紮實,研究能力強,受到各界普遍好評。已培養博士生150名,碩士生780名。培養的博士生中有2人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實驗室建立了廣泛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為科研人員和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環境。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在上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經實驗室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一個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學基地已初具規模。

視頻

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第八講:雷達信號處理
前景廣闊,中國量子雷達有多牛,1000公里外捕捉信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