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寺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寺遺址是中國山西省襄汾縣一個龍山文化時期,面積至少達56萬平方米的考古遺址,該遺址於50年代出土,並於2001年確定中期城址,並出土了宮殿、王陵、城牆、貴族墓園與住宅、宗教禮拜場所,以及懷疑是世上最古老天象台,及中國最早文字的遺存。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一般認為,陶寺遺址屬於國家形成的早期階段,它被認為是可能的的都城。

發掘情況

陶寺遺址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被初步發現,而真正大規模挖掘工作,則開始於70年代。由於希望尋得夏墟遺址,中國開始在三晉地區一帶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並於1978年,正式對陶寺地區進行大規模挖掘,並發掘出陶寺城址遺蹟,雖然斷定了陶址遺蹟分屬於廟底溝二期文化與龍山文化,而非預期中的二里頭文化,但此次挖掘,卻證實了陶寺為最大規模的龍山文化遺址(至少直至21世紀初期),而且當中出土的城址、墓葬及遺物,更使陶寺遺址的相關研究得以開展,並於21世紀初期能有初步的成果。

堯舜之都

學者認為該遺址可能是堯的都城。證據包括《堯典》中提到的觀象台,史書中記載的鼉鼓、磬,朱書文字中可能的「堯」字等。

朱書文字

中國文字遺物,最早為見於殷墟甲骨文,然而由於甲骨文無論在字型構造、句式語法等各方面,均已經非常成熟,若然甲骨文便是漢字之祖,則其發展軌跡不免過於突兀,是故有些學者認為甲骨文之前,可能仍有其他更古老之文字存在,而疑似早期文字遺蹟之中,便是陶寺遺址中發現的朱書文字為最早。考古學家於陶寺遺址晚期的灰坑H3403中,出土一破碎扁壺,而壺上明顯帶有兩個特殊紅色圖案,經多位學者分別提出考證後,認為此兩個符號,分別代表「文」字及「堯」字。 對於此二字為何會同時出現於扁壺之上,羅琨於《陶寺陶文考》中,認為「文」字在甲骨文中,是對已故先王的尊稱,及至周代的金文,則引伸出「文德之人」之意,則「文堯」有可能便是陶村文化人對帝堯的之尊稱,若然朱書文字得到確認為文字,則漢字的歷史,便得以上推至距今四千年前以上了,而2006年,在IH64區域中,出土了一塊可能是堯字一部分的殘破陶片,雖然過於殘破,但於陶器上書寫文字,可能是當時人之風俗,則將來仍有希望能發掘出更多帶有文字的陶片,以破解朱書文字之謎。 雖然如此,但是由於朱書文字出土量不多,故亦有學者對這些符號是否文字,提出質疑。

古「觀象台」

陶寺遺址還有東亞地區最古老的觀象台。

陶寺古觀象台於2003年發現,距今約4700年。考古學家在陶寺遺址南牆中部的外側發掘出半圓形的基座,可能是用於天象觀測的平台。這個構造包括直徑約為60米的半圓形道路和半圓形夯土平台,平台的直徑42米,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連道路的總面積約為1740平方米,重建後可以看出是有三道夯土的祭壇。

祭壇上有13根夯土柱的痕跡,呈半圓形排列,半徑10.5米,弧長19.5米。站在祭壇的中心,朝向東方可以透過復建後的柱子間縫隙觀看到崇山(Chongfen Mountain)。

原址復原模型證實從第二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第1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第7個狹縫看到日出為春、秋分。可通過柱間狹縫觀測日出判斷節氣,證實了《尚書•堯典》上所說的「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2]

視頻

陶寺遺址 相關視頻

解密陶寺:帝堯之都 中國之源
陶寺遺址發掘成果公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