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紹誠 | |
---|---|
原文名 | Victor |
出生 |
1979年2月19日 美國洛杉磯 |
國籍 | 美國 |
教育程度 | 美國普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
職業 | 灣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 |
陳紹誠[1](1979年2月19日-),Victor,華人,父親為陳澤寵,母親為林穎曾,民國四大家族國民黨大老陳立夫之孫,外祖父為近代國學大師林尹,有一弟陳紹仁。畢業於美國普度大學,現為父親留下事業的董事長以及「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另與台灣知名歌手范逸臣同是位於台北市東區的「低調 DETAIL Lounge Bar」股東。
目錄
個人經歷
陳紹誠於台北市的私立再興小學以及台北美國學校完成基礎教育,大學於美國普度大學,後在上海交通大學。2005年父親陳澤寵因感冒不適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檢查,被建議切除肝腫瘤,手術中大量出血,術後病情惡化,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卻無積極處理,轉至武警總醫院緊急換肝後仍告不治驟逝於北京,陳紹誠因而回台接手父親留下的事業,現為父親留下事業的董事長以及「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2]
學生時期,曾拍過統一企業「茶里王」以及肯德基蛋塔的廣告。近來因出席許多時尚派對,電視節目,以及受新聞媒體雜誌等報道注目,與藍鈞天,高以翔,丁春誠四人被台灣媒體封為「社交F4」。四人為台灣品牌嘉裕西服2008秋冬季產品拍攝目錄並走秀。四人並於2009年4月推出四人的第一本書《遇見 * 時尚F4》。現為台灣中華電信MOD 28台Show TV頻道「Natural High」電視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陳紹誠也以愛下廚及料理好手藝常被平面及電子媒體採訪其料理方式及心得。在丁春誠自創品Doris Bella開幕日,時尚F4為其站台並將特別設計的4人頭像愛心T恤義賣,義賣所得全數捐出給台灣八八風災的災民。
慈善活動
面對2008年四川震災,陳紹誠與劉墉之子劉軒,偕同喜瑞飯店副總戴毓蓉,宣告將以實際行動協助愛心捐款。3人除了合資20萬元捐助紅十字會,陳紹誠與好友劉軒並親自下廚,招待有參加捐款行列的愛心民眾一頓晚餐。陳紹誠與劉軒一同參加台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在台北市舉辦「重建希望──從四川震災談起座談會」後,經記者問到有關捐款下廚一事,陳紹誠說:「四川發生大地震,我與劉軒覺得年輕人不該置身事外,除捐錢外,應該要身體力行參與這類的活動。」
國學的時尚講者
近幾年,作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陳紹誠全心投入在中華文化推廣中,期盼兩岸更多年輕人了解國學。
家學淵源是使命
陳紹誠的祖父是中國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晚年,陳立夫先生在台灣致力於中華文化復興,大力推動中醫藥研究。上世紀80年代末,他提出「以中華文化統一中國」論,盼望民族復興。
陳紹誠還有身為國學大師的外祖父林尹。「外祖父在我很小時就去世了,所以對他印象不是很深。」不過,上初中後他很快感受到外祖父的壓力。當時,父母把他送到在台北的國際學校讀書,同時專門聘請了一位台灣師範大學國學博士每晚來教他中文課。
用現代方式給青年講國學
陳紹誠說,他30歲時發生了一些事情,一度心情低落。想到爺爺50歲時放下一切到美國,白手起家辦養雞場的經歷,通過讀爺爺的自傳,發現他把儒學和中華文化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因而安貧樂道。
「從那時開始我就想,很多年輕人是因為有很多物質欲望,造成壓力和不開心。如果你把重點放在精神的提升,知識、內容和內涵的豐富,自然而然就會更多地想怎麼幫助其他人、幫助全社會,從中獲得滿足感。」陳紹誠說。
有了這個頓悟,陳紹誠讀了很多國學相關的書籍,也身體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他給雜誌撰寫國學專欄,2015年開始,又到高校演講、授課。作為年輕人,陳紹誠認為,用傳統方法講國學,年輕人可能聽不進去。「他們更注重科學層面,坦白說,語文程度也比老一輩差。」他嘗試口語化,用現代人習慣的表達方式如管理學、圖表甚至方程式,解說老祖宗的思想。
對傳統文化有更深體認
陳紹誠坦承,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浮躁。他們學習,通常先想到的是這些對將來就業有什麼幫助,沒想到可以在個人品德、精神、思想上有什麼樣的改善,也就不懂得如何提升自己。陳紹誠希望學生們可以把所學內化到生活。他更願意用系統的方式,告訴他們這些道理是怎麼一步步得出的,哪些想法和邏輯與科學有關。 「了解我們的文化,才能對我們文化更有自信。」[3]
相關作品
廣告
年度 | 品牌 | 產品 | 內容 |
---|---|---|---|
2003年 | 統一 | 茶里王 | 心臟很強篇 |
2003年 | 肯德基 | 卡布奇諾,蛋塔 | 愛的抉擇篇 |
主持
年度 | 頻道 | 電視台 | 節目 |
---|---|---|---|
2009年 | -MOD,28台 | ShowTV | Natural,High |
書籍
年度 | 性質 | 書名 | 備註 |
---|---|---|---|
2009年4月 | 散文 | 《遇見,*,時尚F4》 | 作者,藍鈞天,丁春誠,陳紹誠,高以翔 |
節目
年度 | 日期 | 節目名稱 |
---|---|---|
2008年 | 2.03 | 沈春華,Life,Show |
2008年 | 2.19 | 三隻小豬 |
2008年 | 5.29 | 三隻小豬 |
2008年 | 6.1 | 康熙來了 |
2008年 | 7.09 | 大學生了沒 |
2008年 | 8.04 | 馬上大搜尋 |
2009年 | 4.1 | 時尚講義 |
2009年 | 4.2 | 女人我最大 |
2009年 | 4.23 | 東風Fun音樂 |
2009年 | 4.24 | 國光,幫幫忙 |
2009年 | 5.02 |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
2009年 | 5.03 | 周日大精采 |
2009年 | 5.08 | 挑戰101 |
2009年 | 5.16 | 就是愛玩美 |
2009年 | 6.13 | 明周時尚 |
2009年 | 9.24 | 發現,新台幣 |
2010年 | 8.17 | 國民大會 |
電台
年度 | 日期 | 電台 | 節目名稱 |
---|---|---|---|
2009年 | 4.19 | 亞洲電台FM,92,7 | 流行,急診室 |
2009年 | 5.04 | 中廣 | 人來瘋 |
家庭成員
其父
在陳林穎曾看來,公公陳立夫晚年的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早晨5點起床,然後是寫毛筆字、看書;他很保守,如果有10元錢,往往只做七八元錢的事情;他擔任了台灣中國醫藥學院30年的董事長,為這所學校募款,一直做到過世……「公公組織了一個『老人會』,原本80歲的老人才能入會,後來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公公就將『入會標準』降低到60歲。只要有走的老人,公公都親自到殯儀館去送行。」 夫人孫祿卿的離去顯然對陳立夫的影響最大。「婆婆畢業於上海美專,喜歡理家,是標準賢妻良母。他們夫妻的感情很好,公公常講,『愛其所好,敬其所異』。」陳林穎曾說。 陳林穎曾透露,公公陳立夫並未留下多少遺產。「公公更像一位讀書人,很受晚輩尊重,他教導子女們要自食其力,陳家的生活方式跟台灣的普通民眾並無兩樣。公公在台灣天母曾有座房子,是早年蔣經國先生陪他去看的。但買地和造房子的錢由他的4個子女通過每月分期付款支付,婆婆過世後,在1992年,公公將房子賣掉,並把賣房的錢歸還給孩子們。」
「我們一家都沒有再從政。陳立夫先生沒有明說不讓後代從政,但他主張讓孩子的興趣自由發展。我先生回台灣時,蔣經國先生曾找過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為民航局服務,擔任高階職務,我先生表示自己對環境不熟悉——實際上,陳家並非認為為官就是榮耀。」陳林穎曾認為嫁入陳家的她並未看見所謂的豪門的奢侈與浮華,先生陳澤寵從來不事張揚,「總是等他做到某個程度時,人家才發現他原來是陳家的兒子。」 陳家第三代孫輩目前共12人,分別在金融機構、醫療工程機構和高校任職,「他們都很傑出,都是哈佛、MIT、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名校畢業。」陳林穎曾說。陳林穎曾的長子陳紹誠(Victor)今年27歲,次子陳紹仁(Stanford)今年25歲,兄弟倆在台灣念完高中後到父親的母校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工商管理。 去年7月,陳澤寵帶妻兒到北京旅遊,其間身感疼痛,8月初陳澤寵住院體檢並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病情惡化,最後不治身亡。先生陳澤寵的突然辭世,讓54歲的陳林穎曾難掩憂傷,面對記者時甚至幾次淚水盈眶。「我先生在我們家是全能的百科書,他本來想兩年之後退休,現在卻突然離去,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恍然一夢。Victor(陳紹誠)還未畢業,只好先休學一年,幫助打理父親的企業。」失去主心骨的家庭瀰漫着酸楚氣息,小兒子Stanford(陳紹仁)幾次跟母親說,媽媽,我打電話給爸爸,他沒有回我電話……後來Stanford(陳紹仁)突然醒悟,原來爸爸已經過世了。
他們一家四口的最後一次團圓飯選擇在北京飯店,此後來北京,陳林穎曾常願意去北京飯店,還坐以前的那個位子。「它是絕望的傷心地,也讓我有回憶,我在哪裡摔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 有很多的事情讓她必須堅強以對,仿佛遲來的責任。比如,第二次國共和談時,周恩來曾經寫了一封信給陳立夫,原件還在陳家。鑑於此,陳林穎曾期望像宋子文的外孫MichaelFeng一樣,找尋一個權威的機構來保存陳立夫資料。
其母
1993年,陳林穎曾向「國有財產局」承購陳立夫宿舍後,遭到台灣銀行以無權占有及必須拆屋還地起訴,經過14年纏訟後,法院判決她敗訴,雖然陳林穎曾一再懇求期望將陳立夫台北宿舍改成文物紀念館,但陳立夫在台北市的故居還是被強行拆除,無奈的陳林穎曾只有在拆遷現場為故居拍照留影。即便如此,她仍希望通過司法途徑繼續她的抗爭,她認為台灣銀行送交法院的證據,至少有超過兩份以上與「國有財產」和家屬原始資料不同版本,「我們維護自己權益的行為跟一般公民相同,沒想到政府出現偽造文書的嫌疑。在李登輝時代,他們都是用這種手法拿回了政府配給國民黨後代的房子,民進黨時期,這樣的事情仍在延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有跡可循。」曾有人勸陳林穎曾放棄,但她顯然並不準備這樣做。服輸——這個字眼有違她的本性。
陳林穎曾還在為購買《中央日報》事宜到處奔走,陳立夫曾擔任 《中央日報》第一任董事長,一手創立了《中央日報》,但在今年6月1日,已有69年歷史的《中央日報》因入不敷出而停刊。 「我跟馬英九先生講過想購買《中央日報》,馬英九也表示樂見其成。拿到財務報表我們才能相機購買,但我卻看不見《中央日報》在操作上的透明化,國民黨的財務報表遲遲出不來,我們買家也無法了解《中央日報》內部的運營狀況。」雖然碰到了一些實際困難,陳林穎曾仍告訴記者,基於陳家對《中央日報》相當深厚的淵源和感情,她決心讓《中央日報》繼續存在和運轉。 陳林穎曾第一次見到宋美齡是在她的100歲生日宴會上,站在公公陳立夫身側。看到兩位老人相對,她頓時感覺歷史撲面而來,那種感覺如此洶湧,無以形容。「現在我們跟孔、蔣、宋家還會偶爾聯繫,在不同的地方我們會碰到,那時我們會想——我們原來是有淵源的,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人。」她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
家庭情感
回憶
陳林穎曾說:「現在我們跟孔、蔣、宋家還會偶爾聯繫,在不同的地方我們會碰到,那時我們會想——我們原來是有淵源的,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人。」,「蔣、宋、孔、陳,他們也是凡人,都有過錯,如今功過均交由歷史評說。他們的沉默里蘊涵着無奈,他們的沉寂亦是對歷史的交代。」陳立夫的三兒媳婦陳林穎曾平靜講述昔日家族歷史。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浙江省吳興縣人,歷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組織部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等職,2001年2月8日在台中逝世,享年101歲。而早在1951年,陳立夫的兄長陳果夫就因肺癌過世,終年60歲。
陳林穎曾生在台北,祖籍浙江,是台灣著名國學大師林尹的女兒,也曾是陳立夫的「乾女兒」。初中以後陳林穎曾赴西班牙留學11年,直至取得馬德里大學文哲學碩士學位,讓她擁有了外向性格和直爽脾氣。陳林穎曾現任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這個基金會致力於兩岸的醫藥交流和文化教育交流,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都已展開交流合作,陳立夫、陳澤寵生前都曾擔任基金會董事長。
家庭結構
陳立夫有三子一女,長子陳澤安由台灣大學農學系畢業,由於陳果夫沒有子嗣,陳澤安被過繼給陳果夫,陳澤安後赴美國求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知名植物病理學家,今年80歲;次子陳澤寧由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後在一家公司擔任研發工作,如今已79歲;女兒陳澤容16歲時就赴美學習音樂,如今也已72歲。陳林穎曾的先生陳澤寵是陳立夫最小的兒子,是普林斯頓大學航空工程系和工業設計系的雙科碩士,畢業後在洛杉磯工作。
1950年,9歲的陳澤寵跟隨父親陳立夫赴美。當時的陳立夫已退出政壇,在美國新澤西經營一家養雞場。「公公的雞場開了好幾年,被燒掉過兩次,還遭遇雞瘟。當時李敖質疑,陳立夫先生怎麼可能打着領帶去餵雞?我先生跟李敖說,你實在不了解我的父親,他相當注重禮儀,又常有人去農場拜訪他,他總不能衣衫不整接待客人,所以他才經常打着領帶做農活。的確,當時孔祥熙、宋子文等很多人都曾去看望他。姐姐澤容訂婚時,爸爸媽媽親手用雞蛋做了3個月蛋糕,招待了150多位客人,還有很多人喜歡我婆婆做的辣椒醬,真材實料、價廉物美。」陳林穎曾用「解甲歸田」來形容公公陳立夫當時的狀態。
相關事業
在陳林穎曾的印象中,陳立夫在美國的雞場經營得並不好,先生陳澤寵念的是美國公立學校,直到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時都是半工半讀,並依靠哥嫂援助才完成學業;而她與陳澤寵的相識冥冥之中仿佛已有定數。「我們之前並不相識,可能是公公婆婆的有意安排,1976年年初我剛好從西班牙回台北,才見到陳澤寵,大家講西班牙的舞蹈和音樂,我們聊了很多,他興趣很廣,對美國很了解,但完全是傳統中國人的思維。那時我23歲,我覺得大我12歲的他成熟穩重、書卷氣十足,讓我很有安全感。」1977年,陳澤寵與陳林穎曾結婚;1982年,他們回到台灣定居,陳澤寵開始創業,開辦自己的電器工程代理公司。
在陳林穎曾看來,公公陳立夫是儒家的推崇者,1969年,陳立夫回台。「蔣介石先生髮電報請公公回台灣做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副會長,蔣介石先生任會長。陳立夫先生有本書叫《從根做起》,他認為雖然經濟發展了,但中國文化的根仍需守護。就像他常講的,政治是短暫的,文化的根是永遠的。」
1988年1月31日,蔣經國病逝,陳立夫找到蔣緯國、趙耀東等30多名國民黨元老聯署,提出一個「以中國文化統一中國」的方案,在島內引發強烈震撼。在陳林穎曾的印象中,上世紀90年代初公公陳立夫對兩岸交流的態度很積極,陳立夫認為政治可以用柔性方式處理,用文化的根來加強接觸,但李登輝卻予以敷衍和阻撓。陳林穎曾說,陳立夫先生最早就發現李登輝是最不愛中國的,公公曾在便條上寫過「最不願意見到中國統一的就是『李總統』」,「這個便條大約是1992年寫給『總統府』資政陶百川先生的,還在我家裡,陶百川當時對兩岸交流還有希望,期望能組織兩岸交流小組。」
陳家豪門只在傳說中 陳家第三代孫輩目前共12人,分別在金融機構、醫療工程機構和高校任職,「他們都很傑出,都是哈佛、MIT、普度、斯坦福等名校畢業。」陳林穎曾說。陳林穎曾的長子(Victor)今年27歲,次子陳紹仁(Stanford)今年25歲,兄弟倆在台灣念完高中後到父親的母校普度大學學習工商管理。陳澤寵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先後獲得航空工程專業的學士學位、工業藝術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陳澤寵和林穎曾夫婦共生育有陳紹誠和陳紹仁兩子。
視頻
<康熙來了>時尚F4【高以翔,丁春誠,藍鈞天,陳紹誠】
參考文獻
- ↑ 陳紹誠名人簡歷
- ↑ 陳紹誠家庭背景 陳紹誠真的是富二代嗎大明星網
- ↑ 陳紹誠:國學的時尚講者(人物誌)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