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蛋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蛋塔(蛋撻)
圖片來自愛料理

蛋塔[1],(普通話標準讀音為dàntà,但口語中幾乎都讀作dàntǎ) |zh-hant=蛋撻 |zh-hk=蛋撻 |zh-tw=蛋塔 |equiv-mo=hk |start=(英語:egg tart), |as=稱 |end=, }}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

簡介

蛋塔(蛋撻) 為「tart」之粵語音譯,指餡料外露之餡餅,而餡料為餅皮密封之西式餡餅則為pie(派)。 蛋撻的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鮮奶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成品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在中世紀時,英國人已利用奶品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1399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的一次宴會便有食用蛋撻的記載[2]

1920年代的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百貨公司的廚師每周都會以「星期美點」作招徠,蛋撻開始在中國出現。1927年,真光酒樓率先推出蛋撻,大受歡迎,引來其他酒樓茶室效彷,[3][4]其後蛋撻從廣州傳入香港

香港

蛋塔(蛋撻)為香港地道代表食物之一,香港蛋撻分為酥皮,牛油皮兩款。1940年代,香港高級西餐廳引入蛋撻[5],1950年代開始出現於茶餐廳。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以成為一份下午茶餐。[6]1990年代起,兼營包餅之茶餐廳逐漸減少,只有舊式茶餐廳方有自家烤製的蛋撻,大部份茶餐廳麵包工場訂購蛋撻。大部分麵包店都會供應蛋撻。另一方面,香港不少酒樓的點心中也包括蛋撻仔(小型蛋撻)。香港多間蛋撻店馳名中外,外國人到香港必定嚐嚐香港蛋撻。蛋撻隨著香港政府確認,於2014年6月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第5.33項。

台灣

台灣傳統麵包早期由華洋雜處的香港傳入,蛋塔(蛋撻)亦同樣傳入台灣,成為台灣傳統麵包店的產品。而澳門瑪嘉烈餅店葡式蛋撻則在1990年代為台灣掀起一股蛋撻熱潮,此後模仿該餅店的葡式蛋撻店紛紛出現,一般麵包店也販賣葡式蛋撻。但是台灣的葡式蛋撻熱潮在千禧年開始衰退,只剩肯德基持續在販賣葡式蛋撻,而一般麵包店則不再製作葡式蛋撻,但一般蛋撻仍是長期產品。在台灣出現新詞「蛋塔效應」,意思為:「經由病毒式行銷,使得人人認為可以輕易學習某個產業技術,但實際上卻沒有考慮到實際需求,造成產業在短時間內出現繁榮,但卻很快衰退」。別稱「葡式蛋塔效應」。[7]

種類

香港的蛋塔(蛋撻)以撻皮分類,主要分為牛油蛋塔(蛋撻)酥皮蛋塔(蛋撻)兩種:

  • 牛油蛋塔(蛋撻)
    撻皮比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塊盆狀的餅乾,有牛油香味,類似西點常用之餡批底皮(pie crust),口感像曲奇餅,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稱。
  • 酥皮蛋塔(蛋撻)
    撻皮的為酥皮,近似西點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有近百層摺皮。[4]豬油製作,口感較牛油酥皮粗糙。因撻皮較厚,故酥皮蛋撻的餡料量較牛油蛋撻為少。

除以砂糖雞蛋為蛋漿的主流蛋撻外,亦有在蛋漿內混入其他材料的變種蛋撻,如鮮奶撻、薑汁蛋撻、蛋白蛋撻、巧克力蛋撻及燕窩蛋撻等等。

參見

參考資料

  1. 蛋塔(蛋撻):氣炸鍋食譜,痞客邦,2019-4-10
  2. (英文)Icon nominations > Egg custard tart. Icons — a portrait of England.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1]. [200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6). 
  3. 吳, 昊. 香港萬花筒. 喜閱文化. 2000-01: 184. ISBN 9789621780300. 
  4. 4.0 4.1 譚, 熒熒. 香港著名的美食──蛋撻 (PDF) (Thesis). 我愛香港歷史網.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年5月2日). 
  5. {{|last=趙|first=來發|title=乜嘢食經:十年有味|date=2007年6月24日|newspaper=明報副刊}}
  6. 邵陽天閏(口述). 蛋撻的故事. 香港: 泰昌餅家. 2006: 30. 
  7. 植物工廠一窩蜂 小心蛋塔效應 - 中時電子報. Chinatimes.com. 2013-06-18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18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