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武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武縣博物館建立於一九八四年。在長武縣城東街,設在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詔建的古剎昭仁寺內,地處312國道(西-蘭公路)沿線,陝甘交接處,交通十分便利。東與彬縣大佛寺相接,西與平涼崆峒山[1],北與慶陽石窟相連,1994年北咸陽市旅遊局確定為「涉外定點旅遊單位」,1999年被市政府公布為首批市級旅遊景點,同年被市政府確定為近期內開發的四條旅遊精品線路中「西北線」上的重點旅遊景點之一。

發展歷史

長武縣博物館是1989年正式開館。隸屬長武縣文教局。

長武縣博物館位於咸陽長武縣城東街的唐代昭仁寺內,占地面積4870平方米,建築面積405平方米,1984年建立博物館,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昭仁寺,系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為紀念淺水原大戰中陣亡之將士而建,昭仁即表彰勇士戎陣殺身成仁之意。寺院坐北朝南,有山門、碑亭、東西廂房、大殿等建築。現存的大雄寶殿,面寬三間,進深15米,磚木結構,殿內無一立柱和通架大梁,採用八卦懸頂式,九梁十八擔架疊拱起,結構極為獨特,為我國古代建築中所罕見。寺內現存有「豳州昭仁寺碑」一通,唐諫議大夫騎都尉朱子奢撰文,傳為虞世南手書,碑文3000字,記載了淺水原大戰的經過及寺院規模,書法秀麗遒勁,為我國古代書法藝術之珍品。昭仁寺於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武縣博物館庭院,松竹婆娑,花木扶疏、環境幽雅、風光宜人、文物薈萃、展品珍貴,已成為境內名勝景觀之處,凡慕名瞻仰者,無不嘆為觀止,留戀往返。

昭仁寺現存規模雖然不大,但該寺保存了我國古老的一座唐代木構建築昭仁寺大殿及唐初由朱子奢撰文,虞世南書丹的昭仁寺碑。該館的基本陳列為涇河上游地方史文明展共分十個專題:《下孟遺址文物展》、《周人遷岐前文化展》、《舉世聞名的陶瓷文化展》、《玄妙虛幻的佛道神靈展》、《傳播文明的絲綢之路文物展》、《神妙的墨跡》、《精湛的藝術瑰寶-唐俑樂舞展》、《唐鏡圖案紋飾藝術展》、《中國建築史中罕見的一例-昭仁寺大殿》等,分期展出。這些都薈萃了建國以來本地區考古發掘和歷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建築布局

該館是一個地方性綜合博物館。1984年在縣文物管理所的基礎上發展而成。長武縣博物館館址在原唐代古剎昭仁寺內。昭仁寺系唐貞觀三年(629年)閏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與薛舉、薛仁杲父子等作戰陣亡將士而建立的寺院。寺宇座北朝南,由相連的小型四合院型建造而成。現占地面積為487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05平方米。有山門、碑亭、大殿、東西配廡、東西齋等古建築群體。

館內現保留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大雄殿,為唐初建築藝術代表作。「大唐豳洲昭仁寺之碑」為文化部命名的「全國書法藝術名碑」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館內現有6個展室,陳列、收藏有新石器時期人類的遺物,有夏、商、周時期的文化遺產;有秦漢時期的青銅器物,南北朝時期的石刻造像及唐、元、明、清時期的大量珍貴文物精品達三千餘件.

大雄殿階石層壘,月台寬敞,面寬進深各三間,跨度十數米,百餘個平方。採用單檐歇式屋頂結構,木樑摺疊式拱架。飛檐梁角,舉折平緩。殿內無柱,工藝精巧,寬敞方正,合於力學,造型雄偉,莊重恢宏,俗稱「一擔挑八角」。屋頂琉璃脊獸,筒瓦滴水、富麗堂皇,旭日映彩。殿內粉牆潔淨雅素,檁梁朱紅古樸。寺院山門,大殿、兩廡、亭坊、佛像、神龕、雕塑、石刻、碑碣、陶俑、繪畫、造像題書及各類附屬廟堂建築物琳琅滿目,風格各異。顯示了唐代以來工匠高超的修造技藝和創造才能。

館藏文物

長武縣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100餘件,其中以史前文物及先周龍山文物最具特色。該館用一定數量的文物配以圖表、照片、展示新石器時期至清末,本地區勞動人民創造的古代燦爛文化,包括在中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下孟遺址及古幽國之地發掘出土文物,唐彩繪樂舞俑等珍貴史料。

《 周人遷岐前文物展》陳列在東廡配殿內。該陳列通過120餘件文物資料,輔以10餘幅圖、照片、展示這個地區先周考古學文化的分布,古幽國文化古姬周民族文化。

《唐文化精品展》在昭仁寺大殿內布置陳列,展出本地區出土唐代工藝美術的代表作品唐俑、唐鏡等,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代早、中期藝術風格。

視頻

長武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五一假期民俗村仿古鎮逛膩了 來長武參觀大唐昭仁寺吧
中國長武縣宣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