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地質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春地質學院》(Changchun College of Geology)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長春地質學院於1997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黨委書記孫運生。更名後的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於2000年6月12日與原吉林大學[1]、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成為新的吉林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的相關學科併入吉林大學的相關學院,原校址現稱吉林大學朝陽校區。
目錄
學校概況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1952年由中國長春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產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學系合併成立於長春市。初名東北地質學院,首任院長為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李四光。1957年更名長春地質勘探學院,1959年易為現名。喻德淵、董申保、張秋生曾先後擔任院長。喻德淵、俞建章、葉治錚、劉國昌、董申保、顧功敘等教授曾在學院任教。現任院長張貽俠。學院設有地質學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應用地球物理學系、地質儀器系、岩礦測試及地球化學系、探礦工程系、能源地質系、工業管理系、社會科學系和基礎科學系等10個系。開設12個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19個碩士生專業,5個博士生專業和 1個博士後流動站。應用地球物理學專業為全國重點專業。自建校以來畢業學生23053人,其中研究生 548人。學院設有地質、礦床、非金屬礦產開發及應用、綜合信息礦產預測、應用地球物理、高等教育[2]等17個研究所(室),57個設備比較先進的實驗室,一座藏書85.4萬冊的圖書館,一個擁有上萬件岩石礦物等標本的博物館,以及兩個地質教學實習基地。學院與國內外有關單位有着廣泛的教學與科研聯繫,承擔或參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學院出版的刊物有《長春地質學院學報》、《世界地質》等。
學校現狀
吉林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吉林大學地調院)成立於2000年12月,其前身是長春地質學院地質調查研究院。2006年10月,吉林大學對地調院做了新的整合和調整,使其正式成為具有地質調查項目科技管理和組織開展地學科學研究雙重職能的校屬二級機構。12年來,在吉林大學的正確領導、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大學地調院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快速發展。在開展國家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中,吉林大學地調院不僅進一步強化了傳統地學學科的集成優勢,而且充分體現了吉林大學理、工、文等多學科與地學緊密結合的特色,形成了吉林大學特有的以齊全的地學學科為骨幹、以相關多學科為輔助的新型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目前,吉林大學地調院具有各類甲級資質9項,乙級資質2項,領域涉及到區域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固體礦產、液體礦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勘查,地質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和信息技術等。
今年是原長春地質學院創建60周年。60年的歷史積澱,幾代人的無私奉獻,成為吉林大學地學學科快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吉林大學地調院作為吉林大學地學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在組織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和相關的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工作中成績斐然,特別是在我國東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地質礦產調查隊伍和專項科研隊伍,並在基礎地質理論研究和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凸顯了吉林大學地調院在基礎地質理論創新、提升地質調查工作水平、培養與鍛煉地學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
地質人才培養
原長春地質學院的前身是東北地質專科學校,該校校長、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李四光說過:「科學尊重事實,科學是老老實實的東西,它要靠許許多多人民的勞動和智慧積累起來」。多年以來,原長春地質學院秉承李四光先生的教導,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地質人才。僅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承擔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關的重大課題、學科發展前沿課題研究項目達2000多項,為在校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走上工作崗位的數萬名畢業生,以基礎紮實、技術過硬、適應性強、勇於實踐、吃苦耐勞而享譽社會。實踐證明,大批理論基礎好、工作能力強的地質人才就是通過這些科研生產實踐培養出來的。
如今,吉林大學地調院承擔的大量國家地質調查和科研項目,為學生鍛煉、成長提供了重要平台。作為大學特有的優勢,穩定的多學科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隊伍不但是地調院科研的重要力量,而且更是國家地質事業發展的未來人才。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吉林大學參加公益性地質調查及科研工作的博士生達450餘人,碩士生1500餘人,高年級本科生1100餘人。他們在地調科研實踐中掌握了工作方法,熟悉了工作規範,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高了多學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已成為地質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深入貫徹和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精神,把握好「中國地質調查局院校地調院能力建設評估」的良好契機,吉林大學地調院將努力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真正建設成為「組織到位、人員落實、管理規範、經費可靠、成果過硬」的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
值此原長春地質學院創建60周年之際,前進中的吉林大學地調院感謝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相關院校、科研院所及地、礦、油行業的科研單位與企業長期以來的支持與關愛。吉林大學地調院將一如既往地秉承優秀的地學文化與傳統,努力開拓,協同創新,為國家找礦突破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做出貢獻,為國家地質事業的未來發展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奮鬥!
合併
概況
吉林大學在長春市校園占地面積80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50多萬平方米,有5個校區8個校園,分布在長春市的不同方位。每個校園都環境優雅,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獨具特色,而新鋪設的光纜和計算機網絡又把所有校區連為一體,使網上辦公、遠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在珠海市新建的珠海校區占地面積5000餘畝,一期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各類藏書490萬冊。校圖書館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藏書館,是教育部綜合性文科文獻信息中心,是東北地區惟一的理科外國教材中心,同時是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引進圖書文獻中心。經教育部批准建設在我校的CALIS東北地區中心為全國七大中心之一。 學校對外交流廣泛,校際合作緊密,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
合併後的吉林大學已成為我國目前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學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吉林大學的奮鬥目標是「到2010年,使吉林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專業、師資隊伍、管理體制、校園文化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整體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建設學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學科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國家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諮詢的重要基地,建成一所國內領先、國際知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從而實現江澤民同志提出的「把吉林大學建成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的目標。
院系設置
本科專業
地質學、地質礦產勘查、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環境工程、岩土工程勘查、地球物理、礦場、地球物理、
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地球化學與勘查、工業分析、金屬礦產開發、探礦工程、石油地質勘查、思想政治教育、中英文高級文秘、自然資源管理與保護、國際貿易、計算機及應用
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
礦物學、岩石學、沉積學。礦床學、應用地球化學、古生物學及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應用地球物理、探礦工程、數學、地質、應用數學、遙感地質、電磁測量技術及儀器、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動力學與大地構造物理學 。
學校實力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9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餘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設備12042台件,其中包括一批具有8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設備,總價值5359萬元。建有館藏豐富的圖書館和博物館各1座,圖書館藏書近120萬冊,各類中外期刊1900餘種,配有現代的MT終端檢索系統及成套視聽設備,是東北地區地學圖書情報資料中心;博物館館藏標本5萬餘塊,以館藏國內外典型珍貴標本豐富斐聲於世。現有三種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長春科技大學學報》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建校四十多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關懷和支持下,經幾代科大人的共同努力,學校實現了單科性辦學向多科性辦學的歷史性轉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科學合理的教學科研體系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具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承擔大中型科學研究與技術攻關項目的雄厚辦學實力。學院設有地質、礦床、非金屬礦產開發及應用、綜合信息礦產預測、應用地球物理、高等教育等17個研究所(室),57個設備比較先進的實驗室,一座藏書85.4萬冊的圖書館,一個擁有上萬件岩石礦物等標本的博物館,以及兩個地質教學實習基地。學院與國內外有關單位有着廣泛的教學與科研聯繫,承擔或參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學院出版的刊物有《長春地質學院學報》、《世界地質》等。
視頻
長春地質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每日一校】吉林大學,搜狐,2017-08-30
- ↑ 高等教育學歷的5種形式的區別,搜狐,201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