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鍾離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評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鍾離劍》源出春秋時代「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改編:安西、高琛。首演者:魏榮元、馬泰等。

劇目介紹

評劇《鍾離劍》劇情介紹:

公元前四九四年,強大的吳國大破弱小的越國,越王句踐在姑蘇給吳王夫差當了三年養馬的奴隸,才被釋放回來,因不甘永做吳國附庸,從此臥薪嘗膽,發奮圖強,選賢任能,上下一心,兢兢業業地實現其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理想。當時,句踐託付鑄劍能手鍾離泉在山中秘密造劍,消息傳出被夫差知曉,遂強擄鍾離泉為吳國造劍,鍾藉故延宕,最後痛罵吳王,以身殉國。越王終於在公元前四七三年打敗了騎在頭上的吳國,徹底擺脫了附庸地位,成了曹時的強國之一。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鍾離劍 相關視頻

評劇《鍾離劍》《九州大戲台》
評劇《鍾離劍》《九州大戲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