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清華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市清華中學位於重慶李家沱長江大橋南引道旁——交通便利的花溪河畔。地址:重慶市巴南區。它悠久的歷史傳統,豐厚的文化底蘊,園林式的校園格局,水木清華實為主城區內城郊結合部理想的求學聖地[1]

簡介

重慶清華中學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指示,經清華大學在渝校友積極籌辦,創建於1938年。解放後,學校由政府接辦,更名為「重慶市第九中學」。1982年,學校列為四川省重點中學,1984年恢復「重慶清華中學」校名,由鄧穎超同志親筆題寫校牌。1999年12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首批「重慶市重點中學[2]」。

學校先後培育了兩彈元勛朱光亞等兩院院士及一大批各類專家學者,兩萬多名學子遍布海內外。六十餘年的發展,清華中學已成為該市一所大型寄宿制高完中。名師薈萃,人才濟濟,200餘名教職工中研究員、特、高、中級教師、國家、市、區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占80%以上。學校設施優良,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電子資料室、網絡中心控制室及學生多媒體計算機室、多功能教室、智能雙向教學系統和多媒體教學觀摩評估系統、校園電視台現代化設備已屬全市重點中學領先水平。學校榮獲了「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學校」、「重慶市精神文明示範學校」、「重慶市計算機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衛生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新建了體育館、游泳池、400米標準運動場和高標準的學生公寓、學生食堂。籌建中的「科技樓」將使學校的硬件設施更具現代規模。

主要簡歷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從事核物理實驗研究工作,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1950年春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副教授、教授,

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

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

國防科委副主任,

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

1991年5月當選第4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黨組書記。

第8屆、9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中共第9屆、第10屆中央候補委員,

中共11至14屆中央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科研成就

他早期主要從事核物理、原子能技術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

發表有《符合測量方法:(Ⅰ)β能譜》、《符合測量方法:(Ⅱ)內變換》、《研究性重水反應堆的物理參數的測定》等論文。

60年代,他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研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軍備控制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垓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7年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領導設計、建成輕水零功率裝置並開展了堆物理試驗,跨出了中國自行設計、建造核反應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負責並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

1962年主持編寫的《原子彈裝置科研、設計、製造與試驗計劃綱要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對爭取在兩年內實現第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目標起了重要作用。參與組織領導中國曆次原子彈、氫彈的試驗,為「兩彈」技術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70年代以來參與組織秦山核電站籌建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開發研究,

80年代後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工作。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08年獲中國第七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2011年獲得諾貝爾學獎。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公布「2018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重慶清華中學在列。

視頻

重慶市清華中學 相關視頻

重慶清華中學校慶
重慶清華中學航拍 第五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