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適園,是一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無錫市江陰老城區南街33號的私家花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沿革

適園原為江陰陳氏所有,是清末江陰城內的著名私家花園。明朝初年,陳清從揚州隨軍來江陰,由於守城有功封為「合浦侯」,後定居江陰。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後裔陳宏度進士及第,成為江陰當地望族。他有一孫陳式金,對書畫卻情有獨鍾。道光末年,鄰居遭遇急難,陳式金出手相助購下了東鄰一塊空地及房屋,並在此地設計修建園林,取名「適園」。

園中心稍偏南為鏡湖,湖邊有假山,山中石刻藏有明朝董其昌、清朝梁同書的石刻,以及從文廟遷移的王羲之「換鵝碑」。同治元年(1862年)陳氏金去世,其子陳燨唐發奮圖強,光緒元年(1875年)中舉、光緒十二年(1886)中進士,任工部營繕司主事。兩年後以病為由告退返家侍奉母,並重整適園。陳燮卿擅長繪畫,翁同龢曾至適園向其求畫《還碑圖》。宣統元年(1909年),陳燮卿被任二品官,但因病次年去世。

文化大革命期間,適園遭到破壞。200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江陰市人民政府撥專款重建。2013年,適園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基本內容

江陰陳氏系江陰望族,陳式金本為山水畫師,巧於園林構思,謂無意為園而適成之,故名適園。部分毀於庚申兵燹。其子陳曦唐(字燮卿),光緒丙戌進士、工部主事,亦善山水花卉翎毛。倦歸故里後,以10年時間補廊培屋,移樹浚池,為園增色。日軍侵占江陰,適園曾遭破壞。解放後,迭經人民政府撥款整修,漸復舊觀。

園內鑿湖壘山,湖北雙峰疊翠,其上有超然台,已廢。湖南有水流雲在之軒,東連過香廊、曲橋,至秋聲舫。舫前為響秋軒,舫後為易畫軒,凡求畫者須以詩相交換故名。再過斜廊達得爽亭,中嵌巨鏡,湖光山色,盡收其中。沿迴廊向北有敞廳,名得睫繞雲山館。西隅斗室名秋入瓊波。旁有適安齋,收藏曆代書畫珍品,匯刻於石45方。壁間存有晉王羲之《換鵝碑》、元倪瓚山水畫,以及明梁同書、董其昌等手跡石刻。東隅廊外,依牆傍水,以奇石壘假山隧道,迴環深邃。此園古樸雅致、具江南園林特色。

歷經150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保存較完好、富有江南園林特色的江陰適園,被錄入了《中國近代園林史》,適園還被列為全國百座名私家園林之一[2]。有關專家認為適園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園林瑰寶,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和園林史等具有很高的價值。

視頻

適園 相關視頻

2012年余光中江陰適園詩友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