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軀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軀幹
圖片來自花瓣

軀幹,泛指身體,人體雕像的身軀,尤指無頭無頸無四肢的人體雕像身軀[1]

基本解釋

(1) [trunk]∶人體除頭、頸和四肢外的軀體部分。

應元偉軀幹。——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torso]∶人體雕像的身軀,尤指無頭無四肢的人體雕像身軀。

(3) [carcass]∶屠宰了的動物軀體;去了生皮、頭、四肢、可食用的內臟與下水後的軀體;已經整理好了的軀體。

引證解釋

1. 亦作「軀榦」。

1.泛指身體。

無名氏 《隴上歌》:「 隴上 壯士有 陳安 ,軀幹雖小腹中寬。」

白樸 《梧桐雨》楔子:「軀幹魁梧膽力雄,六蕃文字頗皆通。」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五》:「﹝ 吳獻臣 ﹞其人軀榦短小,黑瘦骨立。」

沈從文 《會明》:「常常把一個人賦與了特別誇張的體魄,卻又在這峨然巍然的軀幹上安置一顆平庸的心。」

2. 專指胴體部分。

醫學相關

軀幹骨包括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1塊胸骨和12對肋。參與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構成。

肋由肋骨與肋軟骨組成,12對,左右對稱。第1-7肋稱為真肋;第8-12肋稱為假肋,第8-10肋借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離,又稱浮肋。

肋骨屬扁骨,分體、前、後端,內、外面,上、下緣。

肋後端稍膨大,叫肋頭,有關節面,肋頭向後外變細,叫肋頸,再向外變扁成肋體。頸與體結合處的後面突起叫做肋結節。肋體向外轉為向前的轉彎處叫肋角,肋體下緣內面有肋溝。肋體前端接肋軟骨,肋軟骨為透明軟骨,與胸骨側緣相關節。

第1肋骨短小而彎曲,頭和頸稍低於體,肋體扁,可分為上、下兩面和內、外兩緣。上面內緣處有前斜角肌附着形成的前斜角肌結節,結節的前、後方各有淺溝,是鎖骨下靜脈和鎖骨下動脈的壓跡。下面無肋溝,前端借肋軟骨直接與胸骨相結合。

第2肋比第1肋稍長,更近擬一般肋骨。第11、12肋無肋結節,體直而短,末端鈍圓。

椎骨

vertebrae共24塊,可分為頸椎(7個)、胸椎(12個)和腰椎(5個)。

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骨都有一個椎體和一個椎弓,椎弓上有七個突。

椎體(vertebral body)呈短圓柱狀,內部為骨松質,外為薄層骨密。椎弓(vertebral arch)在椎體後方,與椎體相連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細,上下各有一切跡,下切跡較明顯。相鄰椎骨之間在椎弓根處形成椎間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椎弓的後部呈板狀,叫椎板。椎體和椎弓共同圍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24個椎骨的椎孔連成椎(vertebral canal)。椎弓上有七個突:向後方伸出的一個叫棘突(spinous process);左右各伸出一個橫突(transverse process);椎弓上下各有一對突起,叫上、下關節突(superior and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es)。

胸骨

胸骨是扁骨,形似短劍,分柄、體、劍突三部。胸骨柄上緣中部微凹,叫頸靜脈切跡,其兩側有鎖骨切跡。柄側緣接第1肋軟骨。下緣與胸骨體連接處微向前突,稱胸骨角,兩側恰與第2肋軟骨相關節,所以是確定肋骨序數的重要標誌。[2]

胸骨體扁而長,兩側有第2-7肋軟骨相連接的切跡。

劍突形狀多變,位居左右肋弓之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