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名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名氏

無名氏

無名氏(1917年—2002年),本名卜寧、卜寶南,又名卜乃夫,當代小說家。香港著名報人卜少夫之弟。原籍江蘇揚州,出生於南京。無名氏中學未畢業就隻身去北京,旁聽於北京大學。自學成名。20世紀三十年代即從事寫作。抗戰時做過記者和教育部職員。

1917年1月1日出生於南京下關天保里一幢石屋門房子裡,祖父卜庭柱原為山東滕縣人,走江湖賣大布為生,中年定居江蘇揚州北郊方家巷鎮,置田一百餘畝。其父原名卜世良,後改名卜善夫,自學中醫有成,在鎮江、南京一帶行醫,曾列南京中醫考試第一名,頗負醫名。母盧淑貞,揚州北郊黃鈺橋鎮人氏。無名氏原本兄弟六人,無名氏排行第四。大哥、三哥、五弟早夭,二哥卜寶源,後改名卜少夫,1937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新聞科。曾任《中央日報》總編輯,後創辦和主編香港《新聞天地》;六弟卜寶椿,後改名卜幼夫,是台灣《展望》雜誌創辦人。1940年去西安獨居華山一年。1944年去重慶,抗戰勝利後到上海,後隱居杭州,從事寫作。

作品

1943年,首次以「無名氏」為筆名發表小說《北極風情畫》,轟動一時。《北極風情畫》、《塔里的女人》二書在海內外曾為中國新文學第一暢銷書,多年來各銷五百數十版,歷久不衰 [1] 。

其後續撰《一百萬年以前》、《塔里的女人》等作品,文名斐然。1946年至1949年,創作「無名書」首卷《野獸、野獸、野獸》,次卷《海艷》及三卷《金色的蛇夜》上冊。1950年到1960年續寫「無名書」多冊。

其代表作為《無名書》,共七卷,二百六十餘萬字,分別為:《野獸、野獸、野獸》、《海艷》、《金色的蛇夜》、《荒漠裡的人》、《死的岩層》、《開花在星雲之外》、《創世紀大菩提》。實際成書後為六卷,《荒漠裡的人》毀於戰火。《無名書》着重塑造了中國現代文學中第一個以全身心深入和觸及到人的生命與存在核心的藝術形象——印蒂, 描寫了他20餘年的精神求索過程。

該書自1946年開始創作,至1960年終,歷時十五年方得以完成,而其間正是戰事頻繁、政治風雲變幻莫測之時,無名氏一再受到程度不等的衝擊,但這些均未改變其創作計劃。然而,由於歷史的一度封閉和偏狹,這位40年代崛 起的藝術天才被文學史「遺忘」了幾十年,他窮畢生精力創作的《無名書》也在完稿後 ,長期處於地下狀態。直至近20年,無名氏與他的心血之作才走出歷史的遮蔽,漸漸進 入了現代文學史的視野,露出了廬山真面目。無名氏曾充滿自信地敘述該書總主題是: 「如能預期完成這個多年計劃,我相信無論在藝術上、思想上,對中國和世界總有涓滴 之獻。——我主要野心是在探討未來人類的信仰和理想:由感覺——思想——信仰—— 社會問題及政治經濟

我相信一個偉大的新宗教、新信仰將出現於地球上」,「此生夙願是調和儒、釋、耶三教,建立一個新信仰」,為了實現其巨大的藝術「野心」,他憑着天馬行空式的驚人天賦,由國家民族戰爭而愛情藝術美而走私販毒集惡於一身而宗教解脫,將不同文化和藝術綜合為一體,尋找人生和藝術發展新路,追求永恒生命歸宿, 培養人「對深淵的同情心」,使《無名書》最終成了一部超出一般藝術規範,將社會歷史、時代精神、文化哲學、倫理道德、人類生存、生命本體,以及宗教信仰等一古腦全 熔鑄於其中的、吞吐萬象的綜合性奇書。因而無名氏直到晚年還頗為他的《無名書》驕人不已。藉着《無名書》,他不僅能夠深刻審視自己與人類的內心、夢想,而且也成就 了他建構「審美理想國」的「勃勃野心」。 全部作品已達三十種左右。 1985年,無名氏與馬福美小姐結成伉儷,後移居台北。[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