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強颱風賀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強颱風賀伯英語:Typhoon Herb,國際編號:9609,台灣編號:9608,中國大陸編號:96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Huaning),是1996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1],也是當年最強及最大的颱風。

發展及路徑

1996年7月中旬,西北太平洋東南亞馬紹爾群島間的對流發展十分活躍,21日,雲團漸漸形成3股擾動,這3股擾動由西向東後來分別發展成颱風法蘭奇(Frankie)、葛樂禮(Gloria)以及賀伯,7月21日6時,位於最東邊,未來將發展為超強颱風賀伯的熱帶擾動被正式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不過,該擾動的對流仍不甚強大,直到23日,深對流開始集中,低層環流中心也逐漸改善,也因此JTWC於當日0時發出了熱帶氣旋形成報告,此後,低層環流中心持續加強,同日6時,JTWC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10W。

熱帶低壓10W在24日6時,再進被升格為熱帶風暴[2](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並被命名為賀伯,此時更明顯向西移動;其後賀伯持續增強,25日12時,賀伯被升格為颱風(相當於台灣的中度颱風),48小時後,賀伯的強度達到了第一次的巔峰,中心風速增強為125kts(64米/秒),在這同時,賀伯不尋常地向西偏南移動,這可能是因為與位於西方的颱風葛樂禮互動的影響。

7月29日,賀伯的強度開始減弱,當日6時中心風速已減至115kts(59米/秒),在減弱的同時,賀伯也開始從28日西偏南的路徑,轉為29日的向西北前進。雖然小幅減弱,但賀伯已經發展為一個十分巨大的熱帶氣旋,其主要最外側封閉等壓線(ROCI)的半徑幾乎跨越了8.5個經緯度。30日前半日,賀伯再度增強,當日18時,達到了其生命史的巔峰,中心風速到達140kts(72米/秒)。

過了此一巔峰,賀伯採取了比較偏西的路徑,約於31日16時以130kts(67米/秒)的強度從台灣的東北方登陸,經過台灣時,賀伯的風眼暫時消失,雖然接下來在經過台灣海峽時,曾又短暫的形成不完整的風眼,但風眼在中國大陸登陸後又很快地消滅。8月1日12時,JTWC為賀伯發出最後的報告,當時賀伯在深入中國內陸後已逐漸消散。

視頻

超強颱風賀伯 相關視頻

超強颱風是如何形成,衛星拍下全過程
回顧歷史上登陸我國的超強颱風有哪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