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坐落在龍潭古鎮趙家莊子,是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酉陽縣龍潭古鎮。占地1605平方米,建築面積710平方米。

人物簡介

趙世炎(1901-1927) 字琴生,號國富,筆名施英。四川酉陽(現屬重慶市)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馬克思主義[1]理論傳播者、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着名革命烈士。趙世炎從小勤奮好學,於1915年8月進入北平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學習。1919年留學法國,1922年6月在巴黎主持召開了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大會,當選為書記,與周恩來同為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主要負責人。1923年赴莫斯科入東方大學,翌年回國,擔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與周恩來、羅亦農共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1926年調任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長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1927年5月任中共「五大」中央委員,6月,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同年7月,趙世炎被捕犧牲。

人物故居

趙世炎故居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酉陽自治縣龍潭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重慶市愛國主教育基地、重慶市國防教育基地、重慶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重慶市廉政教育基地。是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

趙世炎故居舊稱趙家莊屋,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其建築為清代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築面積712平方米,占地面積1605平方米。坐北朝南,進門為八字朝門,左右門壁刻「福」、「祿」二字,字如盆大,蒼勁有力。1982年11月,鄧小平題「趙世炎同志故居」七字,製成鎏金匾額,懸於「故居」大門之上。正門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鶴壁畫,光彩奪目,恰與中堂所懸「琴鶴世家」鎏金匾相互輝映。1901年4月13日,趙世炎誕生於此,在這裡生活了13年,記錄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全部時光。1914年隨二哥到北京,於1915年8月進入北平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學習,1919年留學法國,1922年6月,趙世炎與周恩來等到同志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趙世炎被推選為書記,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留學蘇聯莫斯科,回國後為李大釗助手。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與周恩來、羅亦龍共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1927牟7月, 由於叛徒出賣,趙世炎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殘酷殺害。

建築簡介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傳統。1983年酉陽縣委、縣政府修建了烈士紀念館和憑弔廣場,矗立烈士塑像。在塑像南側陳列室陳列着趙世炎同志生前活動照片、手跡、書稿及李鵬、朱琳同志捐贈的趙君陶同志的遺物等文物,與趙世炎故居[2]同步開放,供後人瞻仰和緬懷。2008年4月,酉陽縣委、縣政府整治故居周邊環境,修繕了趙世炎同志故居,高標準重建了趙世炎烈士陳列館,新建了趙世炎烈士憑弔廣場、遊客接待中心和生態停車場,以蘇州園林式的風格綠化整個紀念館,於2010年4月13日趙世炎誕辰109周年紀念日重新對外開放。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現已成為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大中小學校和基層黨組織進行黨團活動(敬獻花籃、入黨宣誓、會議服務等)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與南腰界紅三軍革命根據地以及劉仁同志故居形成了一條紅色旅遊線路,充分發揮了紀念館的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紀念館接待過全國人大原委員長李鵬,中央政治局常委賀國強以及全國人大原副主任費孝通,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羅豪才等領導。

鄧小平同志親筆為故居題寫「趙世炎同志故居」的匾額,同時題寫「趙世炎烈士像」,江澤民同志親自為曾經在央視一套播出的8集電視連續劇《趙世炎》題寫片名,全國人大原委員長李鵬題詞:「武陵山青酉水長,烈士英名放光芒」。

2010年4月13日紀念館修復開館以來,前來參觀、憑弔的人絡繹不絕,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以上。

建築布局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占地1605平方米,建築面積710平方米,其建築為清代磚木結構四合院,共有房屋32間。院門東向,正屋南北向,周圍的房屋小巧雅致。院內的兩個小天井,一前一後。紀念館分為趙世炎展覽館和趙世炎故居兩部分,進大門是紀念館,青松翠柏中有趙世炎青年時代的漢白玉半身雕像;右側一排平房,是趙世炎展覽館;左側是趙世炎故居。故居為清末民居建築,朝門上懸掛由鄧小平題寫的「趙世炎烈士故居」門匾,恰與中堂所懸「琴鶴世家」鎏金匾相互輝映。

視頻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 相關視頻

紀念趙世炎誕辰119周年
"跨越時空的見面會" 紀念趙世炎烈士犧牲94周年

參考文獻

  1. 【公基常識】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搜狐,2020-09-26
  2. 趙世炎烈士故居,搜狐,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