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鳳凰網 的圖片

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地處太行山主脈中段槐河上游[1],距省會石家莊市區100千米,距贊皇縣城50千米。總面積43.5千米,為地質構造、地質剖面和地質形跡類型。園區由l22個主要地貌、地質遺蹟組成,最為典型的是嶂石岩地貌和元古界長城系砂岩中的層理與層面構造,類型發育齊全、形態典型、保存完好,可稱為地質遺蹟的天然博物館。尤其為嶂石岩的命名地,具有極高的地質、地貌科研、教育和科普價值。區內人文景觀較豐富,有歷史文化景觀槐泉寺、圓通寺、玉皇廟等古寺廟;穿行中連結冀晉的古驛道;吉日癸巳碑、千佛碑、嶂石岩摩岩等古碑刻;明末古軍寨、北魏古長城等古軍事工程等。民俗文化景觀有嶂石岩式民居、地方民俗文化現象。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特點

嶂石岩生態環境優良,主峰黃庵垴海拔1774米,與萬丈紅峻相連成嶂,屬兩省、四縣交界地帶,同時又是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的分界線。登絕頂雲海茫茫,景區內被喬、灌、藤、草所覆蓋,古木參天,異花遍地,共有98科,654種植物,號稱「燕趙第一植物園」。春日,山桃花、杜鵑花丁香花、玫瑰花、山丹花、繡線菊滿山遍野,展蕊怒放;盛夏,到處飛泉流瀑,鬱鬱蔥蔥,雲海、佛光奇異壯美:金秋,層林盡染,萬山紅遍,五彩紛呈,如火如荼;朔冬,霧松樹掛,玉樹瓊枝,冰柱擎天,巍峨壯觀。

公園遺蹟

地質遺蹟類型多樣、形態典型、保存完好,可稱為地質遺蹟的天然博物館。地質公園是嶂石岩地貌的命名地,不僅是旅遊佳地,而且具有很高的科研、教學價值。

地質構造

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為地質構造、地質剖面和地質形跡類型。園內由122個主要地質遺蹟組成,特別是元古界長城系砂岩中的層理與層面構造為國內乃至世界所罕見,形成一種獨特的地貌一一嶂石岩地貌。與廣東仁化縣的丹霞山命名的「丹霞地貌」和湖南張家界命名的「張家界地貌」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砂岩地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坐落於景區中部,區內嶂石岩三疊,綠棧鑲嵌;塔峰石柱,稜角鮮明;垂直岩縫,形如刀切,及「三棧牽九套,四屏藏八景」的景觀格局引人入勝。

「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的中南段,如「井陘的蒼岩山,河南的紅旗渠、雲台山;山西的九龍關和五老峰都屬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對大家來說可能有點生疏,它是近幾年地質地貌學者發現並研究的一個新的地貌種類,它與廣東的「丹霞地貌」和湖南的「張家界地貌」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砂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有五個基本特徵:1、丹崖長牆連續不斷。2、階梯狀陡崖貫穿全境。3、「Ω」型嶂谷相連成套。4、稜角鮮明的塊狀結構。5、垂直溝縫自始至終。它的形成據專家考證:早在28億年前嶂石岩地區被海水淹沒,並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岩,含鐵硅質岩及碳酸鹽岩等沉積物。後來又經歷了漫長的地殼運動,如五台運動、呂梁運動、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海水的多次侵入和地殼階段性的抬升,形成了距今18億年的二層紅色石英砂岩和距今5億年的一層灰岩,構成了完整的發育最為典型的獨特地質景觀―嶂石岩地貌,所以說我們今天的遊覽是跨越時空的旅遊。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在嶂石岩景區的中部,有一半環形山林景觀,山上石梯蜿蜒,曲徑迂迴[2]。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就位于山腰處。回音壁又稱為回音崖,它高達100米,近乎垂直。弧長300餘米,弧度為250度,弧壁表面光滑。若仰天長嘯,或擊掌叩石,則即從另一端傳回酷似原聲數倍的回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仰看回音壁恰似一巨大天井,一股清流自崖頂拋灑而下,似珠落玉盤,颯颯作響,此即「雲崖撒珠」。

視頻

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贊皇嶂石岩上
魅力嶂石岩 贊皇旅遊局製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