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文當句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詩文當句對》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三。

原文

唐人詩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蓋起於《楚辭》「蕙蒸蘭藉」、「桂酒椒漿」、「桂棹蘭枻」、「斫冰積雪」。自齊、梁以來,江文通①、庾子山②諸人亦如此。如王勃《宴滕王閣序》一篇皆然。謂若「襟③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軸;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之辭是也。於公異《破朱泚露布》亦然。如「堯、舜、禹、湯之德,統元立極之君;臥鼓偃旗,養威蓄銳;夾川陸而左旋右抽,抵丘陵而浸淫布濩;聲塞宇宙,氣雄鉦鼓④;貙兕作威,風雲動色;乘其跆藉⑤,取彼鯨鯢⑥;自卯及酉,來拒復攻;山傾河泄,霆斗雷馳;自北徂南,輿屍折首;左武右文,銷鋒鑄鏑」之辭是也。杜詩:「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⑦;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書籤藥里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犬羊曾爛漫,宮闕尚蕭條;蛟龍引子過,荷芰逐花低;干戈況復塵隨眼⑧,鬢髮還應雪滿頭;百萬傳深入,環區望匪他。象床玉手,萬草千花;落絮遊絲,隨風照日;青袍白馬,金谷銅駝;竹寒沙碧,菱刺藤梢;長年三老,捩舵開頭⑨;門巷荊棘底,君臣豺虎邊;養拙干戈,全生麋鹿;舍舟策馬,拖玉腰金;高江急峽,翠木蒼藤,古廟杉松,歲時伏臘,三分割據⑩,萬古雲霄,伯仲之間,指揮若定,桃蹊李徑,梔子紅椒,庾信羅含,春來秋去,楓林桔樹,復道重樓」之類,不可勝舉。李義山一詩,其題曰《當句有對》云:「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干。但覺游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其他詩句中,如「青女素蛾」對「月中霜里」;「黃葉風雨」對「青樓管弦」;「骨肉書題」對「蕙蘭蹊徑」;「花須柳眼」對「紫蝶黃蜂」;「重吟細把」對「已落猶開」;「急鼓疏鍾」對「休燈滅燭」;「江魚朔雁」對「秦樹嵩雲」;「萬戶千門」對「鳳朝露夜」,如是者甚多。

注釋

①江文通: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詩人。

②庾子山: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早期在梁宮廷,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富麗冶艷;後期到了北朝,文章一轉而為沉鬱頓挫,蒼勁悲涼。

③襟:連接。

④鉦鼓:鉦和鼓。古代行軍或歌舞時用以指揮進退、動靜的兩種樂器

⑤跆藉:踐踏。

⑥鯨鯢:本指鯨魚,此處代指兇惡的敵人。

⑦浴鳧:在水中游的野鴨。

⑧干戈:指戰爭。

⑨捩:扭轉。

⑩三分割據:指魏蜀吳三國分天下。

譯文

唐朝人的詩文,常有在一句當中自成對偶的,這叫做「當句對」。它是起於《楚辭》里的「蕙蒸蘭藉」、「桂酒椒漿」、「桂棹蘭枻」、「斫冰積雪」這些句子。自南北朝以來,詩人江淹、庾信等人,亦是這樣。再如唐朝王勃寫的《宴滕王閣序》這篇文章中的「當句對」更多。像「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軸;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之辭是也。於公異《破朱泚露布》也是這樣,像「堯舜禹湯之德,統元立極之君;臥鼓偃旗,養威蓄銳;夾川陸而左旋右抽,抵丘陵而浸淫布濩;聲塞宇宙,氣雄鉦鼓;貙兕作威,風雲動色;乘其跆藉,取彼鯨鯢;自卯及酉,來拒復攻;山傾河泄,霆斗雷馳;自北徂南,輿屍折首;左武右文,銷鋒鑄鏑」等辭都是。杜甫的詩中有「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書籤藥里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犬羊曾爛漫,宮闕尚蕭條;蛟龍引子過,荷芰逐花低;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百萬傳深入,環區望匪他。象床玉手,萬草千花;落絮遊絲,隨風照日;青袍白馬,金谷銅駝;竹寒沙碧,菱刺藤梢;長年三老,捩舵開頭;門巷荊棘底,君臣豺虎邊;養拙干戈,全生麋鹿;舍舟策馬,拖玉腰金;高江急峽,翠木蒼藤,古廟杉松,歲時伏臘,三分割據,萬古雲霄,伯仲之間,指揮若定,桃蹊李徑,梔子紅椒,庾信羅含,春來秋去,楓林桔樹,復道重樓」之類,亦是多得不勝枚舉。李商隱寫過一首詩,其題目就叫《當句有對》,內容是:「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干。但覺游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在他的其他詩句中,比如「青女素蛾」對「月中霜里」;「黃葉風雨」對「青樓管弦」;「骨肉書題」對「蕙蘭蹊徑」;「花須柳眼」對「紫蝶黃蜂」;「重吟細把」對「已落猶開」;「急鼓疏鍾」對「休燈滅燭」;「江魚朔雁」對「秦樹嵩雲」;「萬戶千門」對「鳳朝露夜」,等等。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詩文當句對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