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掌故》,嚴曉星,執行主編 著,徐俊,嚴曉星,執行 編,出版社: 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元旦,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之一,由我國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陸費逵(伯鴻)先生在上海創辦[1]。從1912年到1949年,中華書局共出版各類圖書約6000種,包括教科用書、古書、字典辭典、雜誌、各科新書、兒童讀物、外文書籍、碑帖書畫等。1949年以後至2012年,中華書局累計出書2萬餘種,包括古近代經典文獻[2]、工具書、期刊等。
內容簡介
《掌故》的讀者和作者,大多是愛書人。本集以茅子良先生《1973-1979:上海書畫社的木版書》一篇開場,相信足以「令人目明」。傳統的雕版印刷在特殊歷史環境下重放異彩,如今豈可再得。茅子良以參與者的身份,翻檢檔案,摩挲實物,尋訪故舊,完整重構這一過程,堪為當代出版史的重要文獻。雪克先生回憶一個甲子前為學校買書的經歷,有故事,有人情,有時代氛圍,韻味十足。艾俊川先生從自己珍藏的畫冊《養壽園圖》說開去,揭出養壽園在袁世凱政治生涯中的意義,挖掘極深。胡文輝談陳寅恪筆下的「新名詞」,許禮平談高伯雨的一篇集外文,也無不是從書中來,眼光見識,各擅勝場。
記述人物,向為「掌故」以及《掌故》的重點。本集七位新作者,專注人物的倒有六位:虞雲國、高林、沈慧瑛、苟世建、譚苦盦、陳鈴。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譚苦盦與另三位老作者劉永翔、劉聰、宋希於,這次的題材皆「事關風月」。飲食男女,人皆有份,聖賢難免,其中自有掌故,但講什麼、怎麼講,仍然關乎情懷,關乎趣味。馬一浮的隱痛,梅貽琦的心事,吳湖帆、周鍊霞的糾結,總是加深了後人對那個時代與人物的理解;陳白塵的那一段情感風波,作者也未嘗津津於事件本身,而是有悲憫,有哀矜。
三十多年前,章品鎮先生以一篇《花木叢中人常在》,回憶《花木叢中》的作者周瘦鵑先生,後來他將追記前輩的文章結集,即以之冠名。如今嚴鋒拿出同題之作,寫的是父親辛豐年與章品鎮長達七十年的君子之交。在疫情尚未平息之際,「花木叢中人常在」這七個字讓人感觸良深。春夏如約來去,世間不復舊時,人與花木同盛,果真是最美好的心愿。
目錄
編者、主要作者介紹
徐 俊,1961年生,江蘇揚中人,現任中華書局執行董事。着有《敦煌詩集殘卷輯考》、《鳴沙習學集》等,另撰有《書札中的雪泥鴻跡——中華書局所藏向達致舒新城書札釋讀》、《附逆之外的梁鴻志——爰居閣譚屑》等。
嚴曉星,1975年生,江蘇南通人,媒體人、學者。着有《近世古琴逸話》、《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梅庵琴人傳》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茅子良,1944年生於上海。1964年於上海出版學校畢業後,任職於朵雲軒(後改名為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年任副社長,1984年兼任副總編輯。曾主持編輯《明十竹齋書畫譜》重刊工作,負責《中國美術全集》明代書法、清代書法、璽印篆刻分冊決審工作並代擬《明清篆刻流派概述》序文。着有《藝林類稿》等。
劉永翔,1948年生,浙江龍遊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着有《蓬山舟影》、《文學的藝術》(合着)等,另有《清波雜誌校注》、《袁枚續詩品詳註》(合注)、《亭林詩文集 詩律蒙告》(校點)等。
虞雲國,1948年生,浙江慈谿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着有《宋代台諫制度研究》、《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時代》、《三聲樓讀記》、《水滸尋宋》等,另主持編纂《中國文化史年表》等。
艾俊川,1964年生,198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獻學、出版史學者。着有《文中象外》,另撰有《不至異國,當得異書》、《鑑定金屬活字印本的幾個方法》、《小萬柳堂紀事》等。
嚴 鋒,1964年生,江蘇南通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着有《雕蟲綴網錄》、《感官的盛宴》、《和而不同》(合着)、《跨媒體的詩學》等。
沈慧瑛,1964年生,江蘇常熟人。蘇州市檔案館副館長。着有《君自故鄉來:蘇州文人與文事稗記》、《過雲樓檔案揭秘》等,主編《吳雲信札》等。
高 林,本名徐時霖,文史學者。曾主編《羅孚文集》,另編有《羅孚友朋札輯》,整理《徐鑄成日記》、《徐鑄成自述:運動檔案匯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