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文
熊蟄父居楚,有見聞必言,不待王之問也。及其之宋,宋王雖問之,弗言。或曰:「宋王之待先生不薄於楚王,而先生或言焉,或不言焉,無乃異乎?」熊蟄父曰:「子亦嘗學樂乎?鼓鍾縣矣,和之以琴瑟,間之以笙磬,合止梲敔,然後八音諧而簫韶成矣。今有陳箏築笛缶,間以鐃鈸,和以羯鼓,雖有鳴球磬筦,其可以雜奏乎?是故雷不鳴於啟蟄,而鳴於日至,則夭道變;雞不鳴於向晨,而鳴於宵中,則人聽惑。」
譯文
熊蟄父居住在楚國時,有所見所聞必定說出來,不等楚王問他。等他到了宋國,宋王即使問他,也不說。有人問他說:「宋王對待先生不比楚王的情薄,而先生有的肯說,有的不肯說,不也奇怪嗎?」熊蟄父說:「你也曾經學過音樂了吧。鼓鍾懸掛起來了,用琴瑟同它和聲,用笙磬為它間奏,用梲敔起止,然後八音和諧而簫韶雅樂成功。現在陳列箏、築、笛、缶,用鐃鈸相間,用羯鼓伴和,即使有鳴球磬管,難道可以亂奏嗎?所以驚雷如果在驚蟄時節不響,而在夏至時響,那天道就變了;雄雞如果不在黎明報曉,而在半夜打鳴,那人們聽到後就糊塗了。」
寓意
好鼓應響在點上,公雞應鳴於黎明,會說不是本事,重在言之成理。假如不分時間場合亂說一氣,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否則仍不能顯示其好處在哪。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劉基於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2]。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視頻
論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劉伯溫 ,搜狐,2016-08-31
- ↑ 見過劉伯溫的字沒?行雲流水! ,搜狐,2015-06-19
- ↑ 1366年9月15日 朱元璋令劉基等拓建建康城,歷史上的今天,2012-09-15